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氧化碳净化,尤其涉及一种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1、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主要是为矿山救护队员或消防指战员在从事抢险救灾和处理事故时使用,也可用于国防、化工、核工业、石油、冶隧道等部门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在有毒有害及缺氧环境中使用,是一种个体呼吸防护装备。
2、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空气中co2含量不超过0.04%,人体呼出的co2浓度约4%,且在密闭环境中会持续积累。当co2含量为1%~2%时不会引起呼吸情况的显著变化;当co2含量达到4%~5%时,会引起耳鸣、太阳穴跳动;当co2含量达到8%时,就会引起严重头疼、头晕;当co2含量达到10%时,则会使人失去知觉,甚至致死。人体在静态时呼吸量为30l/min,高强度运动状态下超过50l/min。
3、因此,作为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模块,co2吸收罐的处理能力直接关系到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的整体性能。
4、在相关
中,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采用co2吸收剂对co2进行处理,且均为固体碱性物质,包括钙石灰和钠石灰,通常为粒度均匀的球形、半球形和柱状颗粒。
5、但是,现有的二氧化碳吸收罐的吸收速率和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二氧化碳吸收罐的吸收速率和效率低的缺陷,实现了提高二氧化碳吸收效率,并能在保持高效率吸收的同时减少固体碱性物质的灌装量,从而降低了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包括:
3、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具有安装腔,所述外壳体的周侧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4、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分隔组件沿所述外壳体的第一方向延伸,以将所述安装腔分隔形成多个子腔室;
5、多孔板组件,所述多孔板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多孔板组件沿所述外壳体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多孔板组件将所述子腔室分隔形成有空腔和反应腔;
6、固体碱性物质,所述固体碱性物质设于所述反应腔内;
7、其中,所述空腔和所述反应腔相互间隔排布形成二氧化碳反应吸收路径,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反应腔连通。
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多个所述子腔室包括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所述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包括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连通第一子腔室对应的所述反应腔和第二子腔室对应的所述空腔。
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外壳体的同一侧,所述多孔板组件沿所述外壳体的第一方向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腔远离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的一端,所述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还包括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一子腔室对应的所述空腔和所述进气口。
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所述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还包括隔膜件,所述隔膜件嵌设于所述第一连通管靠近所述第一子腔室的一端内口上。
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所述分隔组件包括第一分隔板,所述多孔板组件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多孔板和第二多孔板,所述第一多孔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分隔板靠近所述进气口端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分隔板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多孔板抵接,以将所述安装腔分间隔形成有第一空腔、第一反应腔、第二空腔和第二反应腔,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一反应腔和所述第二反应腔,且所述第二反应腔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所述分隔组件还包括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与所述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多孔板组件还包括第三多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抵接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和第三多孔板之间,所述第三多孔板和所述第一多孔板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分隔板、第三多孔板和第二分隔板之间形成有第三空腔和第三反应腔,所述第三空腔连通所述第二反应腔和第三反应腔,且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三反应腔。
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所述第一反应腔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反应腔的容积或第三反应腔的容积。
1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外壳体相对的两侧。
1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所述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还包括快速密封接头,所述快速密封接头设于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处,所述进气口通过所述快速密封接头与呼吸面罩连接,所述出气口通过所述快速密封接头与气囊连接。
1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所述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还包括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多孔板组件面向所述反应腔的一侧。
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通过在外壳体的安装腔内设置分隔组件,以将安装腔分隔形成多个子腔室,然后通过设置多孔板组件将多个子腔室分隔形成空腔和反应腔,再由空腔和反应腔相互间隔排布形成二氧化碳反应吸收路径,以此延长二氧化碳在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内的化学反应路径,如此通过空腔和反应腔的间隔使得二氧化碳可以被固体碱性物质多次反复吸收;同时空腔和多孔板组件的设置,使得二氧化碳经多孔板组件多次均匀过筛分布,可有效避免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从位阻较小的缝隙中流出形成固定通道,使得吸收效率有了大幅提升,并能在保持高效率吸收的同时减少固体碱性物质的灌装量,从而降低了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整体的体积与重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子腔室包括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所述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包括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连通第一子腔室对应的所述反应腔和第二子腔室对应的所述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外壳体的同一侧,所述多孔板组件沿所述外壳体的第一方向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腔远离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的一端,所述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还包括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一子腔室对应的所述空腔和所述进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还包括隔膜件,所述隔膜件嵌设于所述第一连通管靠近所述第一子腔室的一端内口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组件包括第一分隔板,所述多孔板组件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多孔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组件还包括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与所述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多孔板组件还包括第三多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抵接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和第三多孔板之间,所述第三多孔板和所述第一多孔板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分隔板、第三多孔板和第二分隔板之间形成有第三空腔和第三反应腔,所述第三空腔连通所述第二反应腔和第三反应腔,且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三反应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腔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反应腔的容积或第三反应腔的容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外壳体相对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还包括快速密封接头,所述快速密封接头设于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处,所述进气口通过所述快速密封接头与呼吸面罩连接,所述出气口通过所述快速密封接头与气囊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还包括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多孔板组件面向所述反应腔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子腔室包括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所述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包括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连通第一子腔室对应的所述反应腔和第二子腔室对应的所述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外壳体的同一侧,所述多孔板组件沿所述外壳体的第一方向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腔远离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的一端,所述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还包括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一子腔室对应的所述空腔和所述进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还包括隔膜件,所述隔膜件嵌设于所述第一连通管靠近所述第一子腔室的一端内口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段式结构的二氧化碳净化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组件包括第一分隔板,所述多孔板组件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多孔板组件和第二多孔板组件,所述第一多孔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分隔板靠近所述进气口端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分隔板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多孔板抵接,以将所述安装腔分间隔形成有第一空腔、第一反应腔、第二空腔和第二反应腔,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永安,冯尚彪,邓沐聪,崔超,张兴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岸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