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供电装置、供电方法及供电系统,该装置包括:第一供电单元、第二供电单元和选择单元;选择单元,用于在当前需供应的总负载电流位于第一负载供电区域时,选择启动第一供电单元供电;在当前需供应的总负载电流位于第二负载供电区域时,选择启动第二供电单元供电;当第一供电单元或第二供电单元中的一个处于供电状态时,另一个处于不工作状态。其中,对于落入第一负载供电区域的负载,第一供电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高于第二供电单元;对于落入第二负载供电区域的负载,第二供电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高于第一供电单元。利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实现在供电单元对低负载和高负载供电时都具有高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电电源,特别是涉及一种供电方法、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存在对负载跨度大的系统、不同负载的两个系统、或一个系 统中不同负载的两个子系统供电的需求。对于这些情况,为保证系统能正常工 作,现有技术通常釆用一个高负载供电单元来进行供电。但是,在实现本专利技术 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一般的模拟控制式直流-直流电源转换器无法实现电源 从低负载到高负载都保证较低转换损耗,该高负载供电单元在低负载供电区域 的电源转换效率通常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方法、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 术无法在对低负载和高负载供电时都具有高转换效率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一方面,提供一种供电装置,用于向一个或多个负载供电,包括第一供电单元,具有第一供电范围,所述第一供电范围包括第一负载供电区域;第二供电单元,具有第二供电范围,所述第二供电范围包括第二负载供电 区域,所述第二负载供电区域能供应的负载电流高于所述第一负载供电区域能 供应的负载电 流;当所述第二供电范围包括所述第 一 负载供电区域、且需供应的负载电流位 于所述第一负载供电区域时,所述第一供电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高于所述第二供电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当所述第一供电范围包括所述第二负载供电区域、且需供应的负载电流位6于所述第二负载供电区域时,所述第二供电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高于所述第一供电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选择单元,用于在当前需供应的总负载电流位于所述第一负载供电区域 时,选择启动所述第一供电单元供电;在当前需供应的总负载电流位于所述第 二负载供电区域时,选择启动所述第二供电单元向所述当前需供电的总负载供 电;当所述第一供电单元或第二供电单元中的一个处于供电状态时,另一个处 于不工作状态。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供电方法,利用第一供电单元和第二供电单元向一个 或多个负载供电,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具有第一供电范围,所述第一供电范围 包括第一负载供电区域;所述第二供电单元,具有第二供电范围,所述第二供 电范围包括第二负载供电区域,所述第二负载供电区域能供应的负载电流高于 所述第 一 负载供电区域能供应的负载电流;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检测当前需供应的总负载电流所位于的负载供电区域; 当所述需供应的总负载电流位于所述第 一 负载供电区域时,启动所述第一 供电单元供电;当所述需供应的总负载电流位于所述第二负载供电区域时,启动所述第二 供电单元供电;当所述第二供电范围包括所述第 一 负载供电区域、且需供应的负载电流位 于所述第一负载供电区域时,所述第一供电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高于所述第二 供电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当所述第 一供电范围包括所述第二负载供电区域、且需供应的负载电流位 于所述第二负载供电区域时,所述第二供电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高于所述第一 供电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其中,当所述第一供电单元或第二供电单元中的一个处于供电状态时,另 一个处于不工作状态。又一方面,提供一种供电系统,包括供电装置和负载,所述供电装置包括 第一供电单元,具有第一供电范围,所述第一供电范围包括第一负载供电区域;第二供电单元,具有第二供电范围,所述第二供电范围包括第二负载供电7区域,所述第二负载供电区域能供应的负载电流高于所述第 一 负载供电区域能 供应的负载电 流;当所述第二供电范围包括所述第 一 负载供电区域、且需供应的负载电流位 于所述第一负载供电区域时,所述第一供电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高于所述第二供电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当所述第 一供电范围包括所述第二负载供电区域、且需供应的负载电流位 于所述第二负载供电区域时,所述第二供电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高于所述第一 供电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选择单元,用于在当前需供应的总负载电流位于所述第一负载供电区域时,选择启动所述第一供电单元供电;在当前需供电的总负载位于所述第二负 载供电区域时,选择启动所述第二供电单元供电;当所述第一供电单元或第二 供电单元中的一个处于供电状态时,另一个处于不工作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利用分别对低负载和高负载具有高电源转换效率的两个供电单元来对负 载供电,并根据当前需供应的总负载电流的情况从两个供电单元中选择具有更 高电源转换效率的供电单元向负载供电,可以实现无论当前需供电的总负载是 属于低负载的情况还是高负载的情况,通过第一、第二两个供电单元的协同工 作,都能保证当前供电的供电单元工作在高转换效率区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 一 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电压转换器1和电压转换器2的转换效率曲线图 的一个例子;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实现; 图5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 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该实施例的供电装置100包括第一供电单元IOI、第二供电单元102和选择单元103;其 中,第一供电单元具有第一供电范围,第一供电范围包括第一负载供电区域; 第二供电单元具有第二供电范围,第二供电范围包括第二负载供电区域,第二 负载供电区域能供应的负载电流高于第 一 负载供电区域能供应的负载电流;当 第二供电范围包括第一负载供电区域、且需供应的负载电流位于第一负载供电 区域时,第一供电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高于第二供电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即 对于落入第一负载供电区域的负载,第一供电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高于第二供 电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当第 一供电范围包括第二负载供电区域且需供应的负 载电流对于位于第二负载供电区时,第二供电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高于第一供 电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即对于落入第二负载供电区域的负载,第二供电单元 的电源转换效率高于第一供电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该选择单元,用于在当前 需供应的总负载电流位于第一负载供电区域时,选择启动第一供电单元供电; 在当前需供应的总负载电流位于第二负载供电区域时,选择启动第二供电单元 供电;当第一供电单元或第二供电单元中的一个处于供电状态时,另一个处于 不工作状态。优选地,该实施例的供电装置中,第二供电范围可以不包括第一负载供电 区域。当第二供电范围不包括第一负载供电区域且需供应的负载电流位于第一 负载供电区域时,由第一供电单元供电。第一供电范围可以包括第二负载供电 区域。当第一供电范围不包括第二负载供电区域且需供应的负载电流位于第二 负载供电区时,由第二供电单元供电。优选地,该实施例的供电装置中,选择单元包括切换单元,用于在当前 供电的电源为第一供电单元时,如果当前需供应的总负载电流变化至位于第二 负载供电区域,则将当前供电的电源切换至第二供电单元;在当前供电的电源 为第二供电单元时,如果当前需供应的总负载电流变化至位于第一负载供电区 域,则将当前供电的电源切换至第一供电单元。9优选地,该实施例的供电装置中,选择单元包括4吏能信号发送单元,用 于在当前需供应的总负栽电流位于第一负载供电区域时,向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电装置,用于向一个或多个负载供电,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供电单元,具有第一供电范围,所述第一供电范围包括第一负载供电区域; 第二供电单元,具有第二供电范围,所述第二供电范围包括第二负载供电区域,所述第二负载供电区域能供应的负载电流高于所述第一负载供电区域能供应的负载电流; 当所述第二供电范围包括所述第一负载供电区域、且需供应的负载电流位于所述第一负载供电区域时,所述第一供电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高于所述第二供电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 当所述第一供电范围包括所述第二负载供电区域、且需供应的负载电流位于所述第二负载供电区域时,所述第二供电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高于所述第一供电单元的电源转换效率; 选择单元,用于在当前需供应的总负载电流位于所述第一负载供电区域时,选择启动所述第一供电单元供电;在当前需供应的总负载电流位于所述第二负载供电区域时,选择启动所述第二供电单元向所述当前需供电的总负载供电;当所述第一供电单元或第二供电单元中的一个处于供电状态时,另一个处于不工作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