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隐形车衣热电耦合贴合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隐形车衣热电耦合贴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28551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隐形车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隐形车衣热电耦合贴合方法,贴合方法包括:将车身进行清洗,对车身和隐形车衣加热至同一温度;用静电发生器使车身带电,将隐形车衣铺于车身,车身由静电吸附车衣,量取裁剪出尺寸;在车身与车衣的接触面上喷上清水,检查贴合情况,用刮板刮除多余水分;使用热风枪对车衣边角处进行烤膜收边,检查贴合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新型热电耦合的手段,对车身和车衣加热至同一温度,使隐形车衣变得柔软易折,更容易进行安装和粘贴,提高车衣成型性,同时利用静电发生器使车身带电,能吸附轻小物体的特征,使车身吸附车衣,便于车衣剪裁,提高隐形车衣贴合率,并快速贴合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隐形车衣,具体为一种隐形车衣热电耦合贴合方法


技术介绍

1、汽车现如今已被广泛使用,其长期暴露于空气中的外漆,易被树枝、沙石等剐蹭产生划痕,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更好地保护汽车面漆,且不影响汽车美观,隐形车衣应运而生。

2、韧性强又环保的隐形车衣材质为热塑性聚氨酯薄膜,装贴后可阻隔汽车漆面与空气,不仅具有防酸雨、防氧化、抵抗划伤等保护功能,还能提升漆面亮度,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美容保养行业,然而,其常常面临粘贴技术难度大、易产生气泡导致不完全贴合等问题,降低车衣的保护性能,显著影响隐形车衣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隐形车衣热电耦合贴合方法,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隐形车衣热电耦合贴合方法,贴合方法包括:s1:将车身进行清洗,对车身和隐形车衣加热至同一温度;s2:用静电发生器使车身带电,将隐形车衣铺于车身,车身由静电吸附车衣,量取裁剪出尺寸;s3:在车身与车衣的接触面上喷上清水,检查贴合情况,用刮板刮除多余水分;s4:使用热风枪对车衣边角处进行烤膜收边,检查贴合情况。

3、优选地,s1的具体步骤为:

4、使用汽车洗涤剂和水,清洗车身表面,使用洗车海绵对每个部位进行清洗,包括车门缝隙和车窗边缘;

5、使用清水与柔软的布料,擦拭隐形车衣表面;

6、使用热风枪对车身进行加热,设置加热温度,温度在40℃-60℃范围内;

7、逐步加热车身和隐形车衣,确保两者的表面温度统一,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来监控车身和隐形车衣的表面温度,当温度达到设定值并且统一时,红外线测温仪会进行提醒;

8、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加热时间。

9、优选地,加热时间包括:

10、初始加热时间:1—2分钟,用以快速提升表面温度;

11、逐步加热时间:5—10分钟,逐渐增加车身和隐形车衣的表面温度,使其接近所需的贴合温度;

12、总加热时间:总共15—20分钟,具体取决于车身面积与环境温度。

13、优选地,s2的步骤为:

14、准备静电发生器,选择适合于表面积较大的静电发生器;

15、准备好预先准备好尺寸和形状的隐形车衣片段;

16、准备切割工具、测量工具以及保护装备;

17、根据静电发生器的使用说明,调整产生的静电荷量和范围,确保能够覆盖到整个需要覆盖的车身表面;

18、铺设隐形车衣。

19、优选地,铺设隐形车衣包括:

20、将预先裁剪好尺寸的隐形车衣片段或卷材,小心地放置在车身表面上;

21、从一个角开始,逐渐将隐形车衣平铺到整个需要覆盖的区域;

22、使用尺子或模板,仔细测量和标记隐形车衣需要裁剪的具体尺寸和形状,使用临时粘贴的标记帮助确定裁剪线;

23、使用准备好的切割工具,沿着标记好的线条裁剪隐形车衣,裁剪边缘整齐。

24、优选地,s3的步骤为:

25、准备刮板,选择软质塑料与橡胶制成的刮板;

26、使用喷水壶在车身与隐形车衣的接触面上均匀喷洒清水,水使隐形车衣暂时变得透明,观察是否有空气泡与不完全贴合的地方;

27、观察车身表面,观察是否有任何空气泡与隐形车衣没有完全贴合的地方发现问题区域,用手轻压,用刮板轻轻推动帮助隐形车衣贴合到位;

28、使用刮板,从贴合较为完整的区域开始,轻轻地刮除多余的水分和空气;

29、调节刮板的角度,以确保不会损伤隐形车衣与车身表面;

30、根据需要,重复喷水、检查和刮除多余水分的步骤,直到整个隐形车衣完全贴合且表面没有空气泡与多余的水分;

31、在刮除过程中发现严重的贴合问题,需要重新调整隐形车衣的位置,再次加热和贴合。

32、优选地,重新调整隐形车衣的位置包括:

33、发现严重的贴合问题,包括大面积的空气泡与隐形车衣没有完全贴合到车身表面;

34、将隐形车衣从车身上撤除,使用专用撤除工具,从一侧开始缓慢撬起隐形车衣;

35、将撤除的隐形车衣放置在干净的表面上,使用清洁剂与水洗干净车身和隐形车衣的接触面;

36、将车身和隐形车衣再次进行预热,使用红外线测温仪确保表面温度均匀且达到合适的贴合温度;

37、将隐形车衣放置在预热后的车身表面上,开始从一个端部开始,逐步向另一端推动,同时使用手指与刮板帮助隐形车衣贴合到位;

38、在贴合的过程中,使用清水喷洒在贴合面上,检查贴合情况并刮除多余的水分和空气泡。

39、优选地,s4的步骤为:

40、检查车衣边角与车身表面的贴合度,并且位置正确,边角收边前是干净、无尘的状态;

41、将热风枪的温度设定到50℃-70℃之间;

42、从车衣边角的一侧开始,用热风枪持续加热边缘区域,保持枪头与车衣表面5—10cm的距离,均匀加热边缘;

43、使用热风枪在整个边缘区域均匀移动;

44、当边缘开始变软时,使用塑料刮板与手指压平边缘;

45、在收边过程中,不断地检查边角的贴合情况;

46、重复以上步骤,逐步处理每个车衣边角的收边,车身的曲面与细节部分,需要更加细致地操作和加热;

47、当所有边角收边完成后,再次检查整个隐形车衣的贴合情况,有问题进行再次加热和调整。

48、优选地,车身的曲面与细节部分包括:

49、门把手周围:车门的门把手处有一些曲面和边缘,这些区域需要缓慢加热来确保车衣完全贴合,同时避免损坏;

50、车窗边缘:车窗边缘有较细的曲线和棱角,贴合时需要确保隐形车衣能够完全贴合在这些边缘处,避免边缘翘起或者空气泡形成;

51、灯具周围:车头灯、尾灯以及其他灯具周围的区域,有复杂的曲面和边缘,需要特别小心地处理和加热,以确保隐形车衣在这些区域贴合紧密且无缝隙;

52、车身曲线转角:车身的任何曲线转角,特别是在车门与车身连接处、车顶边缘以及车尾处,需要更多的加热和逐步贴合操作,以确保车衣能够完全贴合并跟随车身曲线;

53、车身边缘和下凹处:如果车身有边缘或下凹处,包括侧面进气口与空气动力学设计,这些地方也需要特别注意,确保隐形车衣能够完全覆盖并贴合在凹陷的区域;

54、标志和徽标处:车身上的标志和徽标周围,有细小的凹陷和边缘,需要小心操作,确保贴合紧密而不影响标志本身。

55、优选地,贴合完成后,进行冷却,冷却时间在30分钟至1小时之间,在贴合完成后的24至48小时内,避免将隐形车衣暴露在水或强化学品中,避免暴露在强阳光下与强风的环境中。

5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57、本申请通过新型热电耦合的手段,对车身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形车衣热电耦合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贴合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车衣热电耦合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S1的具体步骤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形车衣热电耦合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时间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车衣热电耦合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S2的步骤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隐形车衣热电耦合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铺设隐形车衣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车衣热电耦合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S3的步骤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隐形车衣热电耦合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重新调整隐形车衣的位置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车衣热电耦合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S4的步骤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隐形车衣热电耦合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车身的曲面与细节部分包括:门把手周围、车窗边缘、灯具周围、车身曲线转角、车身边缘和下凹处与标志和徽标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车衣热电耦合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贴合完成后,进行冷却,冷却时间在30分钟至1小时之间,在贴合完成后的24至48小时内,避免将隐形车衣暴露在水与强化学品中,避免暴露在强阳光下与强风的环境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形车衣热电耦合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贴合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车衣热电耦合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s1的具体步骤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形车衣热电耦合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时间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车衣热电耦合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s2的步骤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隐形车衣热电耦合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铺设隐形车衣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车衣热电耦合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s3的步骤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隐形车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子源王当杨雨鑫高文静郑翊阮秋毅王语涵刘天睿祝洋袁琪马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