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屋檐衔接处防渗水,具体为一种房屋设计屋檐衔接处防渗水结构。
技术介绍
1、屋檐衔接处又称檐口,是指屋面与外墙墙身的交接部位,作用是方便排除屋面上的雨水和保护墙身,是建筑重点装饰部位之一,常见的有挑檐和包檐两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屋檐下方的排水管常常会因为一些落叶、垃圾等杂物发生堵塞,使得排水槽内积水无法及时排出,长此以往,墙体与屋檐的衔接处会受到腐蚀,造成密封性能下降,屋内墙壁出现渗水情况,不利于长期居住。
2、专利cn217105864u提出的一种建筑设计用屋檐衔接处防渗水结构,利用导流板将屋檐流下的雨水引导至安装盘处,通过安装盘上的过滤孔将杂物隔绝在外,雨水经过第一排水槽、漏斗和排水管排出,当雨量较大或安装盘外围杂物过多时,雨水逐渐积聚到达一定高度后,在漂浮环的作用下,升降筒从滑动腔内顶出,通过升降筒上的过滤孔、第二排水槽进行辅助排水,从而有效避免了因雨水积聚导致的墙体与屋檐的衔接处密封性能下降,使得屋内墙壁出现渗水情况。
3、上述方案中通过漂浮环对排水的位置进行调节,但是在该过程中,环境掉落的落叶和泥土杂质等落在排水槽内部时,都会影响排水效果,而现有技术中缺乏对排水槽内的落叶泥土等杂质及时清理防堵的手段,进而无法从根本上很好的避免屋檐堵塞墙壁渗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房屋设计屋檐衔接处防渗水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新颖,通过第一滤板和斜块上的滤槽对存水槽内的堵塞物进行分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房屋设计屋檐衔接处防渗水结构,包括存水槽,所述存水槽固定安装在屋檐侧边,所述存水槽的两端固定有收集盒,且收集盒的外侧一端通过扭力弹簧和合页转动安装有侧门,所述存水槽底部两端固定有排水管,且存水槽顶部扣接有第一滤板,所述第一滤板的表面上对称滑动安装有两个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与第一滤板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排水管内滑动安装有斜块,且斜块表面上开设有滤槽,所述存水槽顶部设有带动第一推板和斜块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收集盒内壁上,且第一推板顶部啮合套接在双向螺杆表面上。
3、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盒底部固定有第二滤板,所述第二滤板位于侧门底部的位置,且收集盒底部通过连接管与排水管连通。
4、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盒远离侧门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推板,且收集盒外壁上固定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长端与第二推板固定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盒位于第二滤板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斜管,且斜管另一端与排水管顶部固定连通,所述斜块朝向斜管的一面倾斜。
6、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盒对应存水槽两端的位置设置有挡块,且挡块的背面固定有插杆,所述插杆滑动穿出收集盒的另一侧,所述插杆穿出端的表面上套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收集盒外壁固定,所述第一推板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挡块挤压接触的顶柱。
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电机,所述存水槽一侧的收集盒外端固定有电机,且电机输出端与双向螺杆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挡块的表面上固定有拉绳,且拉绳的另一端与斜块顶部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位于斜块的底部固定有固定环,且固定环的表面上等距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斜块固定。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房屋设计屋檐衔接处防渗水结构,包括存水槽;第一滤板;第一推板;挡块;收集盒;第二滤板;插杆;第一弹簧;第二推板;电动推杆;侧门;排水管;斜管;驱动组件;双向螺杆;电机;拉绳;斜块;固定环;第二弹簧;
11、1.本技术通过固定环对斜块底部限位,并在斜块上升后,第二弹簧辅助斜块复位。
12、2.本技术通过挡块的移动拉绳拉动斜块上升,待斜块移动至斜管位置时,通过斜块上的斜面将二次过滤的泥土和小颗粒杂质通过斜管送入收集盒内部,以此来避免斜块滤槽的堵塞。
13、3.本技术在杂质送入第二滤板上后,电动推杆推动第二推板移动,将杂质从前端的侧门推出。
14、4.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第一滤板和斜块上的滤槽对存水槽内的堵塞物进行分开收集处理,并通过驱动组件集中到收集盒内部统一送出,避免堵塞在存水槽内部,在保持存水槽排水效果的同时还能有效的对堵塞物进行清理送出,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屋设计屋檐衔接处防渗水结构,包括存水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槽(1)固定安装在屋檐侧边,所述存水槽(1)的两端固定有收集盒(2),且收集盒(2)的外侧一端通过扭力弹簧和合页转动安装有侧门(26),所述存水槽(1)底部两端固定有排水管(3),且存水槽(1)顶部扣接有第一滤板(11),所述第一滤板(11)的表面上对称滑动安装有两个第一推板(12),所述第一推板(12)与第一滤板(11)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排水管(3)内滑动安装有斜块(44),且斜块(44)表面上开设有滤槽,所述存水槽(1)顶部设有带动第一推板(12)和斜块(44)移动的驱动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双向螺杆(41),所述双向螺杆(41)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收集盒(2)内壁上,且第一推板(12)顶部啮合套接在双向螺杆(41)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设计屋檐衔接处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盒(2)底部固定有第二滤板(21),所述第二滤板(21)位于侧门(26)底部的位置,且收集盒(2)底部通过连接管与排水管(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房屋设计屋檐衔接处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盒(2)位于第二滤板(21)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斜管(31),且斜管(31)另一端与排水管(3)顶部固定连通,所述斜块(44)朝向斜管(31)的一面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设计屋檐衔接处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盒(2)对应存水槽(1)两端的位置设置有挡块(13),且挡块(13)的背面固定有插杆(22),所述插杆(22)滑动穿出收集盒(2)的另一侧,所述插杆(22)穿出端的表面上套接有第一弹簧(23),且第一弹簧(23)的另一端与收集盒(2)外壁固定,所述第一推板(12)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挡块(13)挤压接触的顶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设计屋檐衔接处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还包括电机(42),所述存水槽(1)一侧的收集盒(2)外端固定有电机(42),且电机(42)输出端与双向螺杆(4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房屋设计屋檐衔接处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13)的表面上固定有拉绳(43),且拉绳(43)的另一端与斜块(44)顶部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房屋设计屋檐衔接处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3)位于斜块(44)的底部固定有固定环(45),且固定环(45)的表面上等距固定有第二弹簧(46),所述第二弹簧(46)的另一端与斜块(44)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屋设计屋檐衔接处防渗水结构,包括存水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槽(1)固定安装在屋檐侧边,所述存水槽(1)的两端固定有收集盒(2),且收集盒(2)的外侧一端通过扭力弹簧和合页转动安装有侧门(26),所述存水槽(1)底部两端固定有排水管(3),且存水槽(1)顶部扣接有第一滤板(11),所述第一滤板(11)的表面上对称滑动安装有两个第一推板(12),所述第一推板(12)与第一滤板(11)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排水管(3)内滑动安装有斜块(44),且斜块(44)表面上开设有滤槽,所述存水槽(1)顶部设有带动第一推板(12)和斜块(44)移动的驱动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双向螺杆(41),所述双向螺杆(41)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收集盒(2)内壁上,且第一推板(12)顶部啮合套接在双向螺杆(41)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设计屋檐衔接处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盒(2)底部固定有第二滤板(21),所述第二滤板(21)位于侧门(26)底部的位置,且收集盒(2)底部通过连接管与排水管(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屋设计屋檐衔接处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盒(2)远离侧门(26)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推板(24),且收集盒(2)外壁上固定有电动推杆(25),所述电动推杆(25)的伸长端与第二推板(24)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房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晶晶,谭星,柳聪聪,刘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