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设计屋檐衔接处防渗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854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07
本技术提供一种房屋设计屋檐衔接处防渗水结构,包括存水槽,所述存水槽固定安装在屋檐侧边,所述存水槽的两端固定有收集盒,且收集盒的外侧一端通过扭力弹簧和合页转动安装有侧门,所述存水槽底部两端固定有排水管,且存水槽顶部扣接有第一滤板,所述第一滤板的表面上对称滑动安装有两个第一推板,在杂质送入第二滤板上后,电动推杆推动第二推板移动,将杂质从前端的侧门推出,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第一滤板和斜块上的滤槽对存水槽内的堵塞物进行分开收集处理,并通过驱动组件集中到收集盒内部统一送出,避免堵塞在存水槽内部,在保持存水槽排水效果的同时还能有效的对堵塞物进行清理送出,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屋檐衔接处防渗水,具体为一种房屋设计屋檐衔接处防渗水结构


技术介绍

1、屋檐衔接处又称檐口,是指屋面与外墙墙身的交接部位,作用是方便排除屋面上的雨水和保护墙身,是建筑重点装饰部位之一,常见的有挑檐和包檐两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屋檐下方的排水管常常会因为一些落叶、垃圾等杂物发生堵塞,使得排水槽内积水无法及时排出,长此以往,墙体与屋檐的衔接处会受到腐蚀,造成密封性能下降,屋内墙壁出现渗水情况,不利于长期居住。

2、专利cn217105864u提出的一种建筑设计用屋檐衔接处防渗水结构,利用导流板将屋檐流下的雨水引导至安装盘处,通过安装盘上的过滤孔将杂物隔绝在外,雨水经过第一排水槽、漏斗和排水管排出,当雨量较大或安装盘外围杂物过多时,雨水逐渐积聚到达一定高度后,在漂浮环的作用下,升降筒从滑动腔内顶出,通过升降筒上的过滤孔、第二排水槽进行辅助排水,从而有效避免了因雨水积聚导致的墙体与屋檐的衔接处密封性能下降,使得屋内墙壁出现渗水情况。

3、上述方案中通过漂浮环对排水的位置进行调节,但是在该过程中,环境掉落的落叶和泥土杂质等落在排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屋设计屋檐衔接处防渗水结构,包括存水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槽(1)固定安装在屋檐侧边,所述存水槽(1)的两端固定有收集盒(2),且收集盒(2)的外侧一端通过扭力弹簧和合页转动安装有侧门(26),所述存水槽(1)底部两端固定有排水管(3),且存水槽(1)顶部扣接有第一滤板(11),所述第一滤板(11)的表面上对称滑动安装有两个第一推板(12),所述第一推板(12)与第一滤板(11)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排水管(3)内滑动安装有斜块(44),且斜块(44)表面上开设有滤槽,所述存水槽(1)顶部设有带动第一推板(12)和斜块(44)移动的驱动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双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屋设计屋檐衔接处防渗水结构,包括存水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槽(1)固定安装在屋檐侧边,所述存水槽(1)的两端固定有收集盒(2),且收集盒(2)的外侧一端通过扭力弹簧和合页转动安装有侧门(26),所述存水槽(1)底部两端固定有排水管(3),且存水槽(1)顶部扣接有第一滤板(11),所述第一滤板(11)的表面上对称滑动安装有两个第一推板(12),所述第一推板(12)与第一滤板(11)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排水管(3)内滑动安装有斜块(44),且斜块(44)表面上开设有滤槽,所述存水槽(1)顶部设有带动第一推板(12)和斜块(44)移动的驱动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双向螺杆(41),所述双向螺杆(41)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收集盒(2)内壁上,且第一推板(12)顶部啮合套接在双向螺杆(41)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设计屋檐衔接处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盒(2)底部固定有第二滤板(21),所述第二滤板(21)位于侧门(26)底部的位置,且收集盒(2)底部通过连接管与排水管(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屋设计屋檐衔接处防渗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盒(2)远离侧门(26)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推板(24),且收集盒(2)外壁上固定有电动推杆(25),所述电动推杆(25)的伸长端与第二推板(24)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房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晶晶谭星柳聪聪刘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