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设计与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平面外钢板剪力墙与型钢柱连接的节点构造。
技术介绍
1、当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结构上部所受地震水平运动的能量需要采用具有一定柔性的抗侧力构件来消解。对于带有地下室的建筑结构,一般将地下一层竖向结构及首层梁板结构作为地上结构抗侧向荷载的嵌固端。而对于处于地下的建筑结构,考虑其所处环境因素,设计时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
2、受建筑室内布局等客观因素限制,同时为优化建筑内部使用空间,结构位于地下的抗侧力构件截面不宜过大。为能够充分满足结构抗侧刚度,结构设计可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但由于如建筑空间布置要求之类的特殊原因,置于剪力墙内的钢板不能与框架柱内的钢骨做到轴心对齐,有时甚至做不到平面内相交,不能起到结构荷载有效传递的能力。
3、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转接措施将剪力墙内起荷载传递主导作用的钢板与框架柱内的钢骨进行可靠连接,进而保证结构荷载的有效传递。cn212562024u公开了一种钢板剪力墙与型钢混凝土柱在偏心布置的情况下进行连接的结构,来解决荷载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面外钢板剪力墙与型钢柱连接的节点构造,其特征是,包括框架柱(1)、钢板剪力墙(2)和转接结构(3),所述钢板剪力墙(2)设在框架柱(1)之间,所述钢板剪力墙(2)位于框架柱(1)连线的外侧,与框架柱(1)错位设置,所述钢板剪力墙(2)通过转接结构(3)与框架柱(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面外钢板剪力墙与型钢柱连接的节点构造,其特征是:所述上部连接节点包括主钢骨梁(31)、转换钢骨梁(32)和连接缀板(33),所述转换钢骨梁(32)水平设在钢板剪力墙(2)的顶部,所述主钢骨梁(31)平行设置在转换钢骨梁(32)的后侧,并通过连接缀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面外钢板剪力墙与型钢柱连接的节点构造,其特征是,包括框架柱(1)、钢板剪力墙(2)和转接结构(3),所述钢板剪力墙(2)设在框架柱(1)之间,所述钢板剪力墙(2)位于框架柱(1)连线的外侧,与框架柱(1)错位设置,所述钢板剪力墙(2)通过转接结构(3)与框架柱(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面外钢板剪力墙与型钢柱连接的节点构造,其特征是:所述上部连接节点包括主钢骨梁(31)、转换钢骨梁(32)和连接缀板(33),所述转换钢骨梁(32)水平设在钢板剪力墙(2)的顶部,所述主钢骨梁(31)平行设置在转换钢骨梁(32)的后侧,并通过连接缀板(33)与转换钢骨梁(32)连接,所述主钢骨梁(31)和转换钢骨梁(32)均与框架柱(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面外钢板剪力墙与型钢柱连接的节点构造,其特征是:所述侧向连接节点包括转接件(34)和连接件(35),所述转接件(34)与钢板剪力墙(2)端面连接,所述转接件(34)通过连接件(35)与框架柱(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面外钢板剪力墙与型钢柱连接的节点构造,其特征是:所述转接件(34)包括底板(341)、端板(342)和肋板(343),所述端板(342)垂直设置在底板(341)的端面上,所述肋板(343)设在底板(341)和端板(342)之间,所述底板(341)通过连接件(35)连接在框架柱(1)上,所述端板(342)与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坤,石颖,谭钧,刘建龙,温阎,冯开玉,郭彦玉,万志峰,刘顺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