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小麦植保,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并增产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1、小麦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之一,其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其中稻麦轮作产区的小麦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的20%及以上,该区域,温光资源丰富,增产潜力大。但是稻麦轮作区域处于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此区域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气候多变,高温、干旱、干热风、湿害、冻害、台风、涝害、寒露风等自然灾害较多,尤其近年来随着厄尔尼诺等事件对于气候系统的影响,异常极端天气引发的复合型气象灾害风险出现加大且频发,对于该区域小麦的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2、另外,该区域温湿度适合作物的生长,也非常适合病虫草害的生存繁殖与迭代,更加有利于迭代时间的缩短,尤其以小麦赤霉病、条锈病、蚜虫等这类病虫害,受气候因素影响大,暴发快,为害严重,小麦茎基腐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在该产区也呈现加重扩散趋势,杂草也由于受抗性增加快,防控起来对应药剂用量也日益加大,由此,病虫草害以及防控过程中药剂的应用对于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3、第三,水稻长期种植过的土壤,土质黏重、耕整相对困难,加之前茬水稻由于品种、气候、栽培方式、烘干设施及晒场有限等多种因素影响造成收获期偏迟,下茬作物季节紧张,对于稻茬后边小麦轮种时的播种时间的适时性与播种质量的提高,以及出苗时间的推迟、幼苗分蘖、安全越冬、即时返青等都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4、第四、水稻秸秆以不同方式大量返田,形成了复杂的秸秆土壤混合背景,再加上还田后深翻作业不够,犁底层上升僵化,土壤
5、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对于土壤没有经过活化处理,不能够有效解决稻茬土壤质地粘重,耕作层变浅,犁底层上移,宜耕期短,土壤耕作质量不佳,以及秋末冬初降雨偏多,易导致土壤湿烂,播种后根系下扎困难的问题。其次,没有有效解决大量水稻秸秆还田后及时活化处理的问题,导致后茬小麦难以适期适墒播种,加上常规播种机排种均匀性差、控制精度低、入土深浅不一,导致稻茬小麦播种质量差、成苗差、壮苗难。同时,没有激发品种自身优质遗传基因的优势与品种生长潜能,解决不了小麦发芽出苗过程中由于外界化境的突变(高温、干旱、低温冻害)或者土壤盐碱(渍)化,或者上茬除草剂残留所带来的胁迫与危害造成的出苗不齐、苗后僵黄苗、三类苗偏多、分蘖差、独苗严重的问题。此外,无法及时通过系统性诱导并开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次生代谢,调控不了作物体内酶和功能蛋白的活性,提升不了作物抗逆防御体系,解决不了生长过程中由于外界异常环境(土壤盐害、低温、冻害、高温、干旱、涝害、干热风等)频发所带来的胁迫与危害造成的苗后僵黄苗、三类苗偏多、分蘖差,亩穗数不够、授粉不好,穗粒数以及千粒重较低,容重精度都不达标的问题。通过现有技术不能有效解决作物生长过程中由于病虫草害防治时因苗情不同以及外界环境突变造成的药害、肥害或者防治不彻底造成的生物因子胁迫造成的产量损失以及防治成本加大的问题。对于所施肥料不能实施活化,解决不了元素间由于拮抗、土壤对营养元素固化造成的肥料浪费、投入加大,成本高的问题。
6、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将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茬轮作小麦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在围绕“灾年保稳产,低产变高产;丰年夺高产,高产更高产”的稳产丰产目标,提供一种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并增产的种植方法,来实现稻茬轮作小麦的丰产优质高效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并增产的种植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并增产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一、针对土壤墒情对土壤进行秸秆碎草匀铺深埋还田、机械耕作与土壤活化提升肥力措施;对要施入的肥料采用双s活性硅技术实施活化处理;
4、步骤二、根据种植区域和市场需求选择优质小麦品种,并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5、步骤三、根据种植区域选择播种时间,采用播种、盖籽、轻压+开沟一体化多功能机械实施条播,播种时根据土壤墒情调节播种深度;
6、步骤四、进行排灌防旱;
7、步骤五、进行精准智慧施药肥,拔节期进行茎秆加强和茎叶提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施用时添加生长强壮剂与药液运输传导剂,生长后期采用一喷多促技术;
8、步骤六、进行肥料精准施用。
9、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具体操作为:
10、水稻收获前10天及时断水;碎草匀铺,水稻收获时将秸秆切碎为5~8cm的小段,收获时利用机械将稻草抛撒均匀平铺于地表;采用大、中型多功能机械对留在土壤表层的的秸秆进一步切碎、匀铺、深埋稻草,采用深耕25cm和深旋12~15cm中的一种;撒入土壤活化剂、基肥;最后深旋、旋/耙、平整。
11、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的具体操作为:
12、播前对于选定的种子采用0.136%的赤·吲乙·芸苔、21%融多乐营养液和27%的苯醚·咯·噻虫种衣剂实施包衣;
13、其中:赤·吲乙·芸苔的药种比为1:2000-3000;融多乐营养液的药种比为1:100;苯醚·咯·噻虫的药种比为1:500。
14、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开沟需开田间三沟和田外三沟,其中:田间三沟宽度为15-18cm,深度20cm;田外三沟宽度为25-30cm,深度30cm。
15、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拔节期进行茎秆加强和茎叶提升的具体操作为:
16、叶面喷施碧护、硅钙和鳞钾;其中:碧护稀释倍数为7500倍,硅钙稀释倍数为300倍,鳞钾稀释倍数为300倍。
17、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生长强壮剂采用0.136%的赤·吲乙·芸苔,药液运输传导剂采用安融乐卵磷脂传导运输剂;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施用时添加生长强壮剂的稀释倍数为5000倍,药液运输传导剂的稀释倍数为5000倍。
18、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一喷多促技术采用0.136%的赤·吲乙·芸苔+安融乐卵磷脂传导运输剂+功能性磷钾肥,功能性磷钾肥采用二磷酸三氢三钾;
19、其中:赤·吲乙·芸苔稀释倍数为7500倍,安融乐卵磷脂传导运输剂稀释倍数为5000倍,功能性磷钾肥稀释倍数为150倍。
20、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活化处理具体操作为:将要施入的肥料放入搅拌器中,将土壤活化剂加入,打开搅拌器搅拌3-5min,让土壤活化剂充分粘着在肥料颗粒的表层;将双s活性硅加入搅拌器中,打开搅拌器搅拌3-5min即可。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2、1、该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并增产的种植方法中,对耕作土壤实施了活化处理,解决了稻茬后土壤质地粘重,耕作层变浅,犁底层上移,宜耕期短,土壤耕作质量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并增产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并增产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具体操作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并增产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的具体操作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并增产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开沟需开田间三沟和田外三沟,其中:田间三沟宽度为15-18cm,深度20cm;田外三沟宽度为25-30cm,深度3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并增产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拔节期进行茎秆加强和茎叶提升的具体操作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并增产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生长强壮剂采用0.136%的赤·吲乙·芸苔,药液运输传导剂采用安融乐卵磷脂传导运输剂;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施用时添加生长强壮剂的稀释倍数为5000倍,药液运输传导剂的稀释倍数为5000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并增产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活化处理具体操作为:将要施入的肥料放入搅拌器中,将土壤活化剂加入,打开搅拌器搅拌3-5min,让土壤活化剂充分粘着在肥料颗粒的表层;将双S活性硅加入搅拌器中,打开搅拌器搅拌3-5min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并增产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并增产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具体操作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并增产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的具体操作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并增产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开沟需开田间三沟和田外三沟,其中:田间三沟宽度为15-18cm,深度20cm;田外三沟宽度为25-30cm,深度3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并增产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拔节期进行茎秆加强和茎叶提升的具体操作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并增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佳峰,邵爱涛,张瑞萍,张风华,李成伟,田鹏雄,
申请(专利权)人:天长市品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