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铝合金管混凝土叠合柱及其施工方法,属于铝合金管叠合柱的。
技术介绍
1、铝合金管是一种利用铝合金制成的管材,其具有较轻的重量、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常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工程以及电子工业等领域,其特点包括高强度、耐磨损、抗氧化、导热性能好等。
2、目前,铝合金管因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在海洋工程中有较广的应用面。不同于普通钢管,铝合金管焊接会对其力学性能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不能采用常规的焊接方式对相邻铝合金管进行连接,一般是采用法兰连接、螺纹连接等方式对相邻铝合金管进行连接。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 117905166 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法兰卡扣连接的铝合金管混凝土节点,其由法兰上盘和法兰下盘扣接,法兰上盘设置有上钢槽,法兰上盘设置有下钢槽,上钢槽和下钢槽成十字型设置,下钢槽的两侧板向上突出,与上钢槽内边高度相等,从而使法兰上盘和法兰下盘紧密扣接,法兰上盘与法兰下盘中部均开设有组合柱连接孔,组合柱连接孔与组合柱形状相契合,并向组合柱轴向延伸出接头,上钢槽和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铝合金管混凝土叠合柱,包括第一铝合金管(1)和第二铝合金管(2),第一铝合金管(1)设置于第二铝合金管(2)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铝合金管(1)的外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外伸肋(3),每一第一外伸肋(3)的底部均呈超出第一铝合金管(1)的底部设置,每一第一外伸肋(3)的底端部上均开设有连接槽(4);第二铝合金管(2)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外伸肋(3)呈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外伸肋(5),每一第二外伸肋(5)的顶部均呈超出第二铝合金管(2)的顶部设置,第二外伸肋(5)呈“T”字形结构设置,第二外伸肋(5)的竖段结构能够与所对应的第一外伸肋(3)上的连接槽(4)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铝合金管混凝土叠合柱,包括第一铝合金管(1)和第二铝合金管(2),第一铝合金管(1)设置于第二铝合金管(2)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铝合金管(1)的外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外伸肋(3),每一第一外伸肋(3)的底部均呈超出第一铝合金管(1)的底部设置,每一第一外伸肋(3)的底端部上均开设有连接槽(4);第二铝合金管(2)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外伸肋(3)呈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外伸肋(5),每一第二外伸肋(5)的顶部均呈超出第二铝合金管(2)的顶部设置,第二外伸肋(5)呈“t”字形结构设置,第二外伸肋(5)的竖段结构能够与所对应的第一外伸肋(3)上的连接槽(4)进行插接;第一铝合金管(1)与第二铝合金管(2)之间设置有用于为钢梁提供连接支点的支点结构(6),支点结构(6)分别与第一铝合金管(1)和第二铝合金管(2)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铝合金管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点结构(6)包括第一翼缘板(7)、第二翼缘板(8)和腹板(9),第一翼缘板(7)设置于第一铝合金管(1)的底端上,第一翼缘板(7)的数量与第一外伸肋(3)的数量相同,且第一翼缘板(7)在第一铝合金管(1)底端上与第一外伸肋(3)呈交错设置,第二翼缘板(8)包括主体板(10)和延伸板(11),主体板(10)呈圆环形结构设置,延伸板(11)均匀设置于主体板(10)的外壁上,延伸板(11)与第一翼缘板(7)呈一一对应设置,主体板(10)连接于第二铝合金管(2)的顶端上,腹板(9)呈“山”字形结构设置,腹板(9)设置于第一翼缘板(7)和第二翼缘板(8)之间,腹板(9)与第一翼缘板(7)呈一一对应设置,腹板(9)的中部竖段结构分别连接于相对应的第一翼缘板(7)和延伸板(11)上,腹板(9)在第一翼缘板(7)和延伸板(11)之间拼合形成环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铝合金管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伸肋(5)的横段结构上开设有呈对称设置的第一插接槽(12),腹板(9)的两侧竖段结构上均设置有与第一插接槽(12)呈相适应设置的第一插接块(13),腹板(9)在第一翼缘板(7)和第二翼缘板(8)之间拼合形成环形结构时,腹板(9)的两侧竖段结构上的第一插接块(13)能够插接入相应侧第二外伸肋(5)横段结构上对应位置处的第一插接槽(12)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铝合金管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铝合金管(1)的底端部上开设有与第一翼缘板(7)呈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卡接槽(14),第一翼缘板(7)通过卡接入相应位置的第一卡接槽(14)内以连接于第一铝合金管(1)的底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铝合金管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铝合金管(2)的顶端部上开设有与延伸板(11)呈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