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水深测量领域,公开了一种水深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上安装有收卷辊,收卷辊上绕接有测量绳;牵引单元,包括配重块、驱动组件、标识板和限位组件,配重块的顶部开设有容纳腔,标识板放置于容纳腔内,测量绳的一端滑动穿设于标识板,且与容纳腔的底部固定,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和限位弹簧,限位板的一端铰接于配重块的顶部,限位板的另一端延伸至容纳腔的上方,配重块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限位弹簧安装于限位槽内,限位弹簧的顶部与限位板的底部相连,驱动组件设置于配重块的底部,且驱动组件的顶部与标识板的底部相抵接。该装置能够在水底正常触发,进而保障了该装置使用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深测量,具体涉及一种水深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1、为了对河流、湖泊等水域进行更好的管理和规划,需要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记录等工作,其中,水域的深度信息尤为重要。
2、公开号为cn21844389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水深测量器,包括壳体、支撑架、收绳器、水深测量牵引绳、配重千块、凹槽一和弹簧一;该方案先将配重千块放进水中,以带着水深测量牵引绳一起进入水中,然后限位板一挤压凹槽一内的气体经过导管二输送进喷气嘴内喷出,导管二、导管一上均设有单向阀,使得喷出的气体在水中向上浮动时能够使水面产生气泡,进而可提醒工作人员配重千块以沉入水底,从而便于提醒工作人员快速通过收绳器对水深测量牵引绳进行收绳张紧,然后待水深测量牵引绳张紧后,工作人员可通过水深测量牵引绳表面上喷涂有的刻度标识对应水面的刻度数值是多少,从而快速测量出该水域的水深的数值。
3、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观察气泡来提醒工作人员收绳与记录该水域数值的方式不太理想,因水域在流动且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可能导致气泡上浮时伴随水流流动到其他位置,进而导致工作人员无法清楚的第一时间观察到气泡,即不能及时有效的提醒工作人员张紧绳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水深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中提到的现有技术不能及时有效的提醒工作人员张紧绳索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深检测装置,包括
3、安装架,安装架上安装有收卷辊,收卷辊上绕接有测量绳;
4、牵引单元,包括配重块、驱动组件、标识板和限位组件,配重块的顶部开设有容纳腔,标识板放置于容纳腔内,测量绳的一端滑动穿设于标识板,且与容纳腔的底部固定,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和限位弹簧,限位板的一端铰接于配重块的顶部,限位板的另一端延伸至容纳腔的上方,配重块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限位弹簧安装于限位槽内,限位弹簧的顶部与限位板的底部相连,驱动组件设置于配重块的底部,且驱动组件的顶部与标识板的底部相抵接,驱动组件用于配重块触底时推动标识板离开容纳腔。
5、该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
6、1.通过将安装架设置在岸边,然后通过收卷辊控制单元的位置进而对水域的深度进行检测,其中,通过配重块对测量绳进行沉底牵引,通过限位组件在下沉时对标识板进行限位,通过驱动组件在沉底后对限位组件的限位进行解除,从而释放标识板,待标识板浮上水面后,检测人员即能知道该配重块沉底,通过收缩测量绳,以张紧测量绳,同时微调配重块的垂直度,然后根据标识板的位置,即能对测量绳进行读数,即读出水深,通过测量绳对标识板进行导向限位,从而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有效的对测量绳进行控制,进而完成调整和记录,使测量更为准确。
7、2.通过将限位板铰接在配重块上,且让限位板延伸至标识板的上方,进而使限位板在水中下沉时,能够受到限位弹簧的拉力,进而通过该拉力对标识板的浮力进行抵消,即是将标识板抵压在容纳腔内,进而保障标识板的位置,且配重块触底后,通过驱动组件提供驱动力使标识板上移时,限位板能够进行转动让位,从而不干涉标识板的工作,即是该装置能够正常运行,不存在运行干涉,从而能够准确、有效和可靠的对水域进行深度检测。
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顶板、驱动杆和驱动底板,容纳腔的底部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底部同轴开设有驱动孔,驱动杆滑动插装于驱动孔内,驱动顶板固定于驱动杆的顶部,且滑动抵接于放置槽内,驱动顶板的顶部与标识板的底部相抵接,驱动杆的底部延伸至配重块底部的下方,且驱动底板固定于驱动杆的底部。
9、该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该装置在水中沉降时,由于标识板受到限位组件的限制,进而不能脱离,同时对驱动顶板的位置进行了限制,即是对驱动底板的位置进行了限制,使驱动底板低于配重块的底部,当驱动底部与水底接触时,配重块因放置槽和驱动孔的开设,进而能够因自重继续相对于驱动组件下沉,即是驱动顶板相对于放置槽、标识板向上运动,进而使驱动顶板能够抵压标识板的底部,使标识板带动限位组件转动,进而脱离限位组件上浮,通过驱动组件设置,能够在配重块触底后对标识板进行释放,从而使标识板浮上水面对操作人员进行提示。
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配重块的底部开设有让位腔,且驱动底板与让位腔相适配,驱动杆穿过让位腔。
11、该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让位腔的设置使该装置触底后,驱动底板能够收纳于让位腔内,即配重块能够更平稳的放置于水地,进而使测量线所对应的刻度值更为准确。
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驱动组件还包括防脱弹簧,让位腔的顶部开设有防脱槽,防脱弹簧安装于防脱槽内,且防脱弹簧的底部与驱动底板的顶部相连。
13、该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通过防脱弹簧的设置,使驱动底板在水中沉降时,会受到来自防脱弹簧的驱动力,进而使驱动底板不易相对于配重块向上移动,进而使该装置在驱动底板未触底时,驱动顶板不会误顶标识板,进而使标识板仅能在该装置触底后进行释放,保障了该装置的准确性,同时在驱动底板触底后,通过配重块的重力继续驱动配重块相对于驱动杆向下运动,进而压缩防脱弹簧,使驱动顶板抵压标识板,进而对标识板进行释放,即防脱弹簧不影响该装置的正常使用,同时保障了该装置使用时的准确性。
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驱动组件还包括防尘罩,防尘罩套设于驱动底板的顶部,且驱动杆位于防尘罩的内部,防尘罩的顶部延伸至让位腔内,且让位腔的顶部开设有防尘让位槽,防尘罩与防尘让位槽相适配。
15、该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防尘罩的设置能够避免配重块在水里沉降时杂质、垃圾等进入到让位腔内,进而干扰驱动组件正常运行的情况,即保障了该装置使用时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限位板靠近容纳腔的一侧具有圆弧面,标识板的外形为顶部尺寸大于底部尺寸的圆锥台形。
17、该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限位板的圆弧面和上大下小的圆锥形标识板的设置,使标识板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向上滑动时限位板的端部能够更好的通过标识板,即通过圆弧面和倾斜的标识板侧壁设置,避免了限位板的端部与标识板侧壁之间出现卡接的情况,进而避免了因驱动组件不能再进行驱动后,标识板不能离开限位板的情况,
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配重块的外形为底部尺寸大于顶部尺寸的圆锥台形。
19、该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因配重块的底部重于顶部,进而使配重块在下沉时不易发生偏转,从而保障驱动组件能够更好的与河底接触,进而更好的触发驱动组件,同时配重块的平稳放置使测量绳显示的长度更为准确,进而降低了因不知配重块的放置情况所导致的测量差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顶板、驱动杆和驱动底板,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底部同轴开设有驱动孔,所述驱动杆滑动插装于所述驱动孔内,所述驱动顶板固定于所述驱动杆的顶部,且滑动抵接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驱动顶板的顶部与所述标识板的底部相抵接,所述驱动杆的底部延伸至所述配重块底部的下方,且所述驱动底板固定于所述驱动杆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的底部开设有让位腔,且所述驱动底板与所述让位腔相适配,所述驱动杆穿过所述让位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防脱弹簧,所述让位腔的顶部开设有防脱槽,所述防脱弹簧安装于所述防脱槽内,且所述防脱弹簧的底部与所述驱动底板的顶部相连。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套设于所述驱动底板的顶部,且所述驱动杆位于所述防尘罩的内部,所述防尘罩的顶部延伸至所述让位腔内,且所述让位腔的顶部开设有防尘让位槽,所述防尘罩与所述防尘让位槽相适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具有圆弧面,所述标识板的外形为顶部尺寸大于底部尺寸的圆锥台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的外形为底部尺寸大于顶部尺寸的圆锥台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顶板、驱动杆和驱动底板,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底部同轴开设有驱动孔,所述驱动杆滑动插装于所述驱动孔内,所述驱动顶板固定于所述驱动杆的顶部,且滑动抵接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驱动顶板的顶部与所述标识板的底部相抵接,所述驱动杆的底部延伸至所述配重块底部的下方,且所述驱动底板固定于所述驱动杆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的底部开设有让位腔,且所述驱动底板与所述让位腔相适配,所述驱动杆穿过所述让位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亮,方浚行,吴金梅,张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渝南水利电力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