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卸式双瓶轻潜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6161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8 20:41
本技术涉及一种快卸式双瓶轻潜装具包括设于浮力背心背面的背板,所述背板上通过若干瓶箍体连接有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气瓶;所述瓶箍体包括左右间隔设置且与气瓶瓶体相适配的圆环,两圆环上分别设有缺口且两缺口相对设置,两缺口的两个端部之间通过两平行设置的连接带相连;所述背板一面的中部为安装部,两气瓶之间设有配重模块,瓶箍体的连接带和所述配重模块通过安装部可拆卸连接于背板上。本技术避免了原有配重单独佩戴于使用者腰间导致水下作业行动不便的弊端,降低潜水时作业工作强度;配重采用模块化结构,通过增减配重压铅,可以灵活调整配重大小;配重大部分位于两气瓶之间,与位于腰间相比,可以减小运动阻力,水下作业更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潜水装具,具体涉及一种快卸式双瓶轻潜装具


技术介绍

1、潜水装置一般包括气瓶和调节器,具体使用时,使用者通过背带将气瓶背负于浮力背心上,然后调节气瓶阀进行充气或泄气,就能调整浮力背心的浮力,借以控制使用者在水中的浮力大小。

2、现有技术中的潜水装置大多为单气瓶使用形式,除了潜水时间受限之外,若使用时气瓶发生故障就会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危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216035029u所提供的一种潜水呼吸器的储气装置,通过采用双气瓶进行储存气体,避免了单气瓶的储气形式存在的缺陷。同时,潜水时还应配合合适的配重,以使使用者进行安全舒适的潜水,但现有技术中配重与储气瓶是作为单独的个体分别佩戴于使用者身上,具体地,将不同规格和数量的标准铅块佩戴于腰带上,存在水下阻力大、作业时操作繁琐的问题,增加水下作业时的工作强度。

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双瓶轻潜装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卸式双瓶轻潜装具,避免现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卸式双瓶轻潜装具,包括设于浮力背心背面的背板,所述背板上通过若干瓶箍体连接有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气瓶; 所述瓶箍体包括左右间隔设置且与气瓶瓶体相适配的圆环,两圆环上分别设有缺口且两缺口相对设置,两缺口的两个端部之间通过两平行设置的连接带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快卸式双瓶轻潜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模块包括若干模块化的压铅,所述若干压铅按层状叠放布置并通过配重螺栓和螺母配合栓接以连接形成为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快卸式双瓶轻潜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设有竖向的过渡支架,所述过渡支架的两端与背板相连;所述过渡支架长度部分的两侧朝向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卸式双瓶轻潜装具,包括设于浮力背心背面的背板,所述背板上通过若干瓶箍体连接有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气瓶; 所述瓶箍体包括左右间隔设置且与气瓶瓶体相适配的圆环,两圆环上分别设有缺口且两缺口相对设置,两缺口的两个端部之间通过两平行设置的连接带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快卸式双瓶轻潜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模块包括若干模块化的压铅,所述若干压铅按层状叠放布置并通过配重螺栓和螺母配合栓接以连接形成为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快卸式双瓶轻潜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设有竖向的过渡支架,所述过渡支架的两端与背板相连;所述过渡支架长度部分的两侧朝向一面弯折以使过渡支架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朝向另一面外凸,配重模块和两瓶箍体的连接带可拆卸连接于过渡支架外凸的该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快卸式双瓶轻潜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支架的两端对应连接带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友史嘉伟赵秋节任志伟郑成唐兴潮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华渝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