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6016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8 2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耳鸣治疗仪,包括适型电极贴片和移动电极贴片,适型电极贴片上具有电极触点,适型电极贴片连接有对适型电极贴片定型以及将电极触点定位至相关穴位处的适型卡片;耳鸣治疗仪内部具有脉冲刺激电路,脉冲刺激电路产生的脉冲电流从移动电极贴片经人导体传输至适型电极贴片形成回路,或脉冲刺激电路产生的脉冲电流从适型电极贴片经人导体传输至移动电极贴片形成回路,实现从人一侧耳朵透射到另一侧耳朵的听神经和穴位的电刺激。本发明专利技术形成的透射回路电刺激能够同时刺激听神经和穴位,有效提高耳鸣治疗效果,且适型电极贴片和移动电极贴片均贴合在耳朵外部使用,无需植入,避免植入手术有感染和二次伤害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耳鸣治疗仪


技术介绍

1、耳鸣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与各种听觉障碍有关的普通症状,就像疼痛与多种不同的疾病共存一样。耳鸣常常与噪声导致的听觉损失、老年性耳聋以及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md)有关(nicolas-puel et al.,internationaltinnitus journal 8(1):37-44(2002))。另外,常见的原因包括受耳毒性药物影响(氨基糖苷抗生素、大剂量的袢利尿剂、非类固醇类消炎药(nsaid)以及某些化学疗法药)、供血下降(心肌缺血)、自体免疫处理、传染病、传导性听觉损失、耳硬化症、头部损伤等。

2、目前耳鸣治疗主要分为习服疗法、神经反馈疗法、经颅磁刺激和经颅随机噪声刺激、迷走神经刺激、人工耳蜗植入等。耳鸣的习服疗法是基于神经生理学模型,该模型认为耳鸣的产生是通过神经网络机制产生;神经反馈疗法是癫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以及其他疾病的一种成熟的治疗方式;经颅磁刺激是通过放置在头皮上的线圈发出的短暂慈脉冲,刺激神经元,以达到缓解耳鸣的目的;经颅随机噪声刺激则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耳鸣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用于贴合在左右耳外侧的适型电极贴片和移动电极贴片,所述适型电极贴片上至少具有一个用于刺激相关穴位的电极触点,所述适型电极贴片连接有适型卡片,所述适型卡片用于对适型电极贴片定型以及将电极触点精确定位至相关穴位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鸣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耳鸣治疗仪还包括设置在适型电极贴片一侧的佩戴机构,所述适型卡片位于适型电极贴片与佩戴机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鸣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机构包括耳挂式外壳和定位板,所述耳挂式外壳用于佩戴以及将电极触点初步定位至相关穴位处,所述耳挂式外壳内安装有电路主板,...

【技术特征摘要】

1.耳鸣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用于贴合在左右耳外侧的适型电极贴片和移动电极贴片,所述适型电极贴片上至少具有一个用于刺激相关穴位的电极触点,所述适型电极贴片连接有适型卡片,所述适型卡片用于对适型电极贴片定型以及将电极触点精确定位至相关穴位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鸣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耳鸣治疗仪还包括设置在适型电极贴片一侧的佩戴机构,所述适型卡片位于适型电极贴片与佩戴机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鸣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机构包括耳挂式外壳和定位板,所述耳挂式外壳用于佩戴以及将电极触点初步定位至相关穴位处,所述耳挂式外壳内安装有电路主板,所述脉冲刺激电路设置在电路主板上,所述电路主板上设置有与电极触点数量相等的金属探针,所述电极触点和金属探针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脉冲刺激电路与金属探针电连接;所述定位板用于辅助定位电极触点,所述定位板的一侧活动贴合在耳挂式外壳上,另一侧与适型卡片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鸣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挂式外壳、定位板和适型卡片上对应于金属探针的位置均具有探针通孔,所述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波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和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