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侧发光led的导光支架、一种显示单元和一种家用电器。
技术介绍
1、由现有技术普遍已知利用顶发光led直上式地照亮显示膜的顶发光显示单元。然而,在这种顶发光显示单元中,为了使顶发光led的光充分扩散和均匀化,顶发光显示单元的厚度至少为6.5mm。在家用电器日益追求轻薄化的当下,这样的厚度可能无法满足设计需求。
2、为了降低显示单元的厚度也已知侧发光显示单元。在侧发光显示单元中,光从侧面入射到透明的导光板中,在透明的导光板中对应于显示膜中的图标加工有用于向上反射光的凹点或凹槽。虽然这样的显示方案实现了厚度的降低,但透明的导光板的使用及其加工却导致制造成本的显著提高。而且,这样的侧发光显示单元通常仅用于整面地点亮面积较大的图标。为了交替地点亮显示膜中的不同图标,需要将导光板彼此隔断开来并分别配置光源。出于这样的原因,现有技术中的侧发光显示单元难以应用于多个图标密集或纵横交错布置、如数码显示的情况。
3、因此,如何在保持制造成本低廉的情况下降低显示单元的厚度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侧发光LED的导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支架(1)设置为用于以其底侧(B)平放在电路板上并且以导光支架的顶侧(T)贴靠于显示膜,在所述导光支架的底侧(B)构造有至少一个凹腔(2),每个凹腔(2)设置用于接纳侧发光LED(3)并且具有供侧发光LED(3)所发射的光射出的开口(4),与所述开口相对置地构造有倾斜的反射面(5),从所述开口处射出的光通过所述反射面(5)反射到匀光腔(6)内并且照亮导光支架的顶侧(T)。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腔(2)的内壁与所要接纳的侧发光LED(3)间隔开,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凹腔的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侧发光led的导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支架(1)设置为用于以其底侧(b)平放在电路板上并且以导光支架的顶侧(t)贴靠于显示膜,在所述导光支架的底侧(b)构造有至少一个凹腔(2),每个凹腔(2)设置用于接纳侧发光led(3)并且具有供侧发光led(3)所发射的光射出的开口(4),与所述开口相对置地构造有倾斜的反射面(5),从所述开口处射出的光通过所述反射面(5)反射到匀光腔(6)内并且照亮导光支架的顶侧(t)。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腔(2)的内壁与所要接纳的侧发光led(3)间隔开,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凹腔的内壁构造为具有反射性。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腔(2)的内壁构造为平面或曲面;和/或所述至少一个凹腔(2)构造有倒角或倒圆。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导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5)从导光支架的底侧(b)延伸至导光支架的顶侧(t)。
5.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导光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匀光腔(6)中与所述反射面(5)相对置地在凹腔(2)与顶侧(t)之间构造有倾斜的另外的反射面(7)。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光腔(6)具有朝向顶侧(t)渐扩的至少三个面。
7.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导光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支架(1)中,多个凹腔(2)的开口与同一个反射面相对置,使得从各开口发出的光通过该反射面反射到同一个匀光腔(6)内。
8.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导光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支架(1)中,一个凹腔(2)的开口所对置的反射面(5)由另一个凹腔的背侧形成。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支架,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另一个凹腔的背侧形成的反射面与导光支架(1)的顶侧(t)间隔开,以形成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鹏飞,刘爱成,吴鑫,吕兵,陈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代傲阿扣基金两合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