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源热泵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结构。
技术介绍
1、地源热泵是陆地浅层能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实现由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的装置,通常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地源热泵机组运行时,不消耗水也不污染水,不需要锅炉、冷却塔和堆放燃料废物的场地,环保效益显著,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2、将预处理好的管材放入井孔中,注意保持管材与孔壁之间的间隙均匀,避免局部过紧或过松,在井口处将管材与集水器或分水器进行连接,确保连接紧密、无泄漏,采用分层回填的方法,逐层夯实,确保回填均匀、无空隙;
3、但是,在地埋管回填土壤的过程中,两根地埋管之间可能会因为应力作用而相互接触,由于地埋管之间的直接接触或间距过近,导致热量在地埋管之间直接传递,而不是通过土壤进行热交换,进而引发“热短路”现象,热量无法有效地被土壤吸收或释放,从而降低了系统的热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气囊(21)的两侧固定设置有与两根地埋管主体(14)外壁紧密贴合的侧撑气囊(25),两个所述侧撑气囊(25)与内撑气囊(21)相互连通,且两个侧撑气囊(25)为弧形结构,所述侧撑气囊(25)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缠绕绳(201),若干个所述缠绕绳(20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拉绳板(29),且缠绕绳(201)绕过地埋管主体(14)通过拉绳板(29)与侧撑气囊(25)另一端胶粘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气囊(21)的两侧固定设置有与两根地埋管主体(14)外壁紧密贴合的侧撑气囊(25),两个所述侧撑气囊(25)与内撑气囊(21)相互连通,且两个侧撑气囊(25)为弧形结构,所述侧撑气囊(25)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缠绕绳(201),若干个所述缠绕绳(20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拉绳板(29),且缠绕绳(201)绕过地埋管主体(14)通过拉绳板(29)与侧撑气囊(25)另一端胶粘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撑气囊(25)的内壁均固定设置有若干个脱管松紧带(27),若干个所述脱管松紧带(27)远离侧撑气囊(25)内壁的一端与气囊内芯(26)固定连接,用于内撑气囊(21)在回填土中爆炸后拉动两个侧撑气囊(25)脱离两根地埋管主体(14)的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内芯(26)的出气端设置有若干个出气软胶筒(202),所述出气软胶筒(20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紧口胶片(209),且若干个紧口胶片(209)的中心孔直径尺寸小于气囊内芯(26)的出气端的直径尺寸,同时若干个紧口胶片(209)具有弹性,用于对被拉回的出气软胶筒(202)进行束口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内芯(26)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进气孔(203),所述进气孔(203)的进气端口内部设置有开设在气囊内芯(26)壁板中的支撑气室(207),通过所述支撑气室(207)的膨胀撑起气囊内芯(26)竖立在内撑气囊(21)上爆破壁区(28)的正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柱(204)包括胶粘在其顶端外壁的若干个金属片(208),若干个所述金属片(208)均为扇形结构,且充气柱(204)为圆锥形结构,所述充气柱(204)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国宏,白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文和王集团吉林省文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