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鱼漂,具体为一种智能鱼漂及渔具。
技术介绍
1、鱼漂是垂钓时反应鱼儿咬钩讯息的工具。垂钓者通过鱼漂的动作,可以判断鱼儿吃食情况,还可通过鱼漂动作判断出是什么鱼在咬钩,并根据鱼漂动作情况把控提竿时机,因此,鱼漂在钓鱼过程中对中鱼概率影响较大。
2、鱼漂根据形状可以分为卧漂和立漂。卧漂是常说的七星漂,立漂则是垂立在水中的鱼漂,常见的有棒形、锥形、圆形、陀螺形等等。相较于卧漂而言,立漂的浸没深度可以通过移动漂标和调整固定在线上的塑料珠进行微调,使得立漂在钓鱼深度和水域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更加灵活。此外,鱼漂需使用密度较低的材料制作,采用塑料材质制作的鱼漂得益于塑料材质的特性,在水中表现稳定,并且可以承受较强的水流和外部挤压,因此塑料材质的立漂最为常见。
3、立漂通常相对较小,其在水面上的视觉效果不够显眼,需要更专注地观察以便及时发现鱼钩的动作。在夜间垂钓时,更难观察漂目动作状态,为清晰查看鱼漂的动作状态,需要使用灯光照射带有夜光效果的鱼漂顶端,这一操作造成钓鱼者需要携带额外灯具,为在不携带灯具情况下清晰查看鱼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鱼漂,包括漂目(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摆正复位组件(2)、抗摆动漂身(3)、漂脚(4)和插头(5),所述摆正复位组件(2)安装在漂目(1)底部,所述抗摆动漂身(3)安装在摆正复位组件(2)外侧,且摆正复位组件(2)顶部延伸至抗摆动漂身(3)外侧,所述漂脚(4)安装在抗摆动漂身(3)底部,所述插头(5)安装在漂脚(4)底部,所述漂目(1)顶部密封安装有透明顶罩(11),且漂目(1)内周安装有常亮灯珠(12)和闪光灯珠(13),所述常亮灯珠(12)和闪光灯珠(13)均与摆正复位组件(2)电连,抗摆动漂身(3)摆动时所述摆正复位组件(2)控制漂目(1)维持竖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鱼漂,包括漂目(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摆正复位组件(2)、抗摆动漂身(3)、漂脚(4)和插头(5),所述摆正复位组件(2)安装在漂目(1)底部,所述抗摆动漂身(3)安装在摆正复位组件(2)外侧,且摆正复位组件(2)顶部延伸至抗摆动漂身(3)外侧,所述漂脚(4)安装在抗摆动漂身(3)底部,所述插头(5)安装在漂脚(4)底部,所述漂目(1)顶部密封安装有透明顶罩(11),且漂目(1)内周安装有常亮灯珠(12)和闪光灯珠(13),所述常亮灯珠(12)和闪光灯珠(13)均与摆正复位组件(2)电连,抗摆动漂身(3)摆动时所述摆正复位组件(2)控制漂目(1)维持竖直状态,所述抗摆动漂身(3)向下加速度达到设定值时通过摆正复位组件(2)断开常亮灯珠(12)电源并接通闪光灯珠(13)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摆动漂身(3)包括密封膜(31)、真空漂体(32)、贴合环(33)、连接条(34)、平衡球(35)和限位座(36),所述密封膜(31)贴合在真空漂体(32)顶端内周与摆正复位组件(2)之间,所述贴合环(33)和连接条(34)均安装在真空漂体(32)内周,且连接条(34)位于贴合环(33)下方设置,所述限位座(36)安装在多条连接条(34)端部之间,所述平衡球(35)转动安装在限位座(36)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正复位组件(2)包括立杆(21)、弹力绳(22)、第一正极导线(23)、负极导线(24)、第二正极导线(25)、微型电池板(26)、微型弹簧(27)、配重块(28)和正极接触片(29),所述立杆(21)安装在平衡球(35)顶部,多条所述弹力绳(22)连接在立杆(21)外周与真空漂体(32)内周之间,所述第一正极导线(23)、负极导线(24)、第二正极导线(25)均贯穿立杆(21)内部,且第一正极导线(23)、负极导线(24)、第二正极导线(25)的顶部均延伸至漂目(1)内部,底部均延伸至平衡球(35)内,所述第一正极导线(23)、负极导线(24)、第二正极导线(25)贯穿漂目(1)部位安装有密封圈(231),所述第一正极导线(23)顶端与常亮灯珠(12)正极接头连接,所述第二正极导线(25)顶端与闪光灯珠(13)正极接头连接,所述负极导线(24)顶端分别与常亮灯珠(12)和闪光灯珠(13)的负极接头连接,所述配重块(28)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