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换热型发热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353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5 1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热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强换热型发热板,包括套设于外置发热元件的发热套管,其外套面连接有至少一个发热基板,发热基板的两侧分别对称且等间距设有多个散热翅片,位于同一侧的多个散热翅片平行设置。发热基板由发热基板Q曲线簇拟合形成,其包括多条发热基板Q曲线,从而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左板QL直线、基板QC1曲线、右板QR直线和基板QC2曲线,基板QC2曲线与第二圆形管的外管面重合设置;散热翅片由散热翅片P曲线簇拟合形成,其包括多条散热翅片P曲线,从而包括对称设置或不对称设置的翅片上PS直线和翅片下PX直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解决现有发热板中翅片型式无针对性导致换热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热板,尤其涉及一种加强换热型发热板


技术介绍

1、在现有的发热板技术中,发热板作为各类取暖设备、加热装置及工业热源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体的热效率与成本效益。传统设计往往采用发热套管的外套面连接有发热基板,并在发热基板外侧设置多个散热翅片以增加散热面积。然而,这种设计存在显著的局限性:首先,发热基板的形状设计往往未能充分优化周长与面积的比例,导致热传导路径不畅,换热效率低下,部分热量在基板内部积聚无法有效散发,进而影响了整体取暖效果。

2、其次,散热翅片的设计往往缺乏针对性,未能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加热需求进行定制化调整。不同形状、大小及排列方式的翅片对空气流动的影响不同,进而影响热量的对流与辐射效果。由于缺乏创新设计,各类型取暖器在加热效率与性能上难以取得显著进步,用户体验也因此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强换热型发热板,能解决现有发热板中翅片型式无针对性导致换热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加强换热型发热板,包括发热套管;

4、所述发热套管套设于外置的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套管的外套面连接有至少一个发热基板,所述发热基板的两侧分别对称且等间距设有多个散热翅片,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多个散热翅片平行设置,且相邻的所述散热翅片之间形成散热通道;

5、所述发热套管包括第一圆形管和第二圆形管,所述第一圆形管和第二圆形管分别为中空圆形管,所述第二圆形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圆形管的外管面,所述第一圆形管和第二圆形管同轴线设置;

6、所述发热基板由发热基板q曲线簇拟合形成,所述发热基板q曲线簇包括多条发热基板q曲线,所述发热基板q曲线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左板ql直线、基板qc1曲线、右板qr直线和基板qc2曲线,所述基板qc2曲线与所述所述第二圆形管的外管面重合设置;

7、其中,定义所述基板曲线qc1的中点为板线中点qc10,定义所述基板qc2曲线的中点为板线中点qc20,定义所述板线中点qc10和板线中点qc20的连线为发热z直线,所述左板ql直线和右板qr直线关于所述发热z直线对称设置;

8、所述散热翅片由散热翅片p曲线簇拟合形成,所述散热翅片p曲线簇包括多条散热翅片p曲线,所述散热翅片p曲线包括翅片上ps直线和翅片下px直线;

9、定义所述发热基板q曲线的散热面积为s,定义所述发热基板q曲线的周长为l,其中,1≤l/s≤2;

10、定义与所述发热z直线相互垂直的水平线为发热m垂线;

11、当所述翅片上ps直线和翅片下px直线不关于所述发热m垂线对称设置时,定义所述翅片上ps直线与所述发热m垂线之间的角度为θ,定义所述翅片下px直线与所述发热m垂线之间的角度为φ,其中,30°≤θ<φ≤70°,且10°≤φ-θ≤30°;

12、当所述翅片上ps直线和翅片下px直线关于所述发热m垂线对称设置时,定义所述翅片上ps直线和翅片下px直线与所述发热m垂线之间的角度均为α,其中,5°≤α≤20°。

13、优选的,所述左板ql直线和右板qr直线之间的距离x由所述基板qc2曲线的一端到所述基板qc1曲线的一端逐渐减小。

14、优选的,所述发热套管的外套面连接有两个所述发热基板,定义两个所述发热基板分别为发热上基板和发热下基板,且所述发热上基板中所述发热z直线和所述发热下基板中所述发热z直线共线设置;

15、定义所述发热上基板中所述发热z直线的长度为ls,定义所述发热下基板中所述发热z直线的长度为lx;

16、其中,1≤ls/lx≤2。

17、优选的,定义所述发热上基板中所述左板ql直线和右板qr直线之间的夹角为βs,定义所述发热下基板中所述左板ql直线和右板qr直线之间的夹角为βx;

18、其中,0°≤βs或βx≤5°。

19、优选的,当所述翅片上ps直线和翅片下px直线不关于所述发热m垂线对称设置时,所述散热翅片p曲线还包括第一p1p2曲线、第二p3p4曲线和第三p5p6曲线;

20、所述第一p1p2曲线的两端分别为端点p1和端点p2,所述翅片下px直线的两端分别为端点p2和端点p3,所述第二p3p4曲线的两端分别为端点p3和端点p4,所述翅片上ps直线的两端分别为端点p4和端点p5,所述第三p5p6曲线的两端分别为端点p5和端点p6;

21、其中,所述端点p1与靠近所述发热套管且相邻设置的所述散热翅片中所述散热翅片p曲线的端点p6重合设置;所述端点p6与远离所述发热套管且相邻设置的所述散热翅片中所述散热翅片p曲线的端点p1重合设置,所述端点p1和端点p6均与所述左板ql直线或所述右板qr直线重合设置;

22、所述第一p1p2曲线与所述翅片下px直线相切于所述端点p2,所述第二p3p4曲线与所述翅片下px直线相切于所述端点p3,所述第二p3p4曲线与所述翅片上ps直线相切于所述端点p4,所述第三p5p6曲线与所述翅片上ps直线相切于所述端点p5。

23、优选的,定义其一所述散热翅片中所述翅片上ps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发热z直线相交于交点p0,定义与其一所述散热翅片相邻的所述散热翅片中所述翅片上ps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发热z直线相交于交点p0’;

24、定义所述交点p0与交点p0’的连线为直线p0p0’,定义所述直线p0p0’的长度为h1;

25、定义所述交点p0与端点p2的连线为直线p0p2,所述直线p0p2与所述直线p0p0’垂直设置,定义所述直线p0p2的长度为l1;

26、定义所述第一p1p2曲线的圆弧半径为r1,定义所述第二p3p4曲线的圆弧半径为r2,定义所述第三p5p6曲线的圆弧半径为r3,

27、其中,2l1≤h1≤5l1,r1≤0.5l1,r2≤0.5l1和r3≤0.5l1。

28、优选的,当所述翅片上ps直线和翅片下px直线关于所述发热m垂线对称设置时,所述散热翅片p曲线还包括第一p1p2曲线、第二p3p4曲线、第三p5p6曲线和第四p6p7直线;

29、所述第一p1p2曲线的两端分别为端点p1和端点p2,所述翅片下px直线的两端分别为端点p2和端点p3,所述第二p3p4曲线的两端分别为端点p3和端点p4,所述翅片上ps直线的两端分别为端点p4和端点p5,所述第三p5p6曲线的两端分别为端点p5和端点p6,所述第四p6p7直线的两端分别为端点p6和端点p7;

30、其中,所述端点p1与靠近所述发热套管且相邻设置的所述散热翅片中所述散热翅片p曲线的端点p7重合设置;所述端点p7与远离所述发热套管且相邻设置的所述散热翅片中所述散热翅片p曲线的端点p1重合设置,所述端点p1、端点p6和端点p7均与所述左板ql直线或所述右板qr直线重合设置;

31、所述第一p1p2曲线与所述翅片下px直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强换热型发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套管(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换热型发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板QL直线和右板QR直线之间的距离X由所述基板QC2曲线的一端到所述基板QC1曲线的一端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强换热型发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套管(1)的外套面连接有两个所述发热基板(2),定义两个所述发热基板(2)分别为发热上基板(21)和发热下基板(22),且所述发热上基板(21)中所述发热Z直线和所述发热下基板(22)中所述发热Z直线共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强换热型发热板,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发热上基板(21)中所述左板QL直线和右板QR直线之间的夹角为βs,定义所述发热下基板(22)中所述左板QL直线和右板QR直线之间的夹角为βx;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换热型发热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翅片上PS直线和翅片下PX直线不关于所述发热M垂线对称设置时,所述散热翅片P曲线还包括第一P1P2曲线、第二P3P4曲线和第三P5P6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强换热型发热板,其特征在于,定义其一所述散热翅片(3)中所述翅片上PS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发热Z直线相交于交点P0,定义与其一所述散热翅片(3)相邻的所述散热翅片(3)中所述翅片上PS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发热Z直线相交于交点P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换热型发热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翅片上PS直线和翅片下PX直线关于所述发热M垂线对称设置时,所述散热翅片P曲线还包括第一P1P2曲线、第二P3P4曲线、第三P5P6曲线和第四P6P7直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加强换热型发热板,其特征在于,定义其一所述散热翅片(3)中所述翅片上PS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发热Z直线相交于交点P0,定义与其一所述散热翅片(3)相邻的所述散热翅片(3)中所述翅片上PS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发热Z直线相交于交点P0’;

9.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一种加强换热型发热板,其特征在于,定义靠近所述发热套管(1)的外套面设置的第一个所述散热翅片(3)为过渡翅片(4),所述过渡翅片(4)由过渡翅片G曲线簇拟合形成,所述过渡翅片(4)曲线簇包括多条过渡翅片G曲线,所述过渡翅片G曲线包括过渡G曲线和所述散热翅片P曲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加强换热型发热板,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过渡G曲线的圆弧半径为r4,定义所述第二圆形管(12)的直径为d,所述第一圆形管(11)的直径为D;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强换热型发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套管(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换热型发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板ql直线和右板qr直线之间的距离x由所述基板qc2曲线的一端到所述基板qc1曲线的一端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强换热型发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套管(1)的外套面连接有两个所述发热基板(2),定义两个所述发热基板(2)分别为发热上基板(21)和发热下基板(22),且所述发热上基板(21)中所述发热z直线和所述发热下基板(22)中所述发热z直线共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强换热型发热板,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发热上基板(21)中所述左板ql直线和右板qr直线之间的夹角为βs,定义所述发热下基板(22)中所述左板ql直线和右板qr直线之间的夹角为βx;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换热型发热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翅片上ps直线和翅片下px直线不关于所述发热m垂线对称设置时,所述散热翅片p曲线还包括第一p1p2曲线、第二p3p4曲线和第三p5p6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强换热型发热板,其特征在于,定义其一所述散热翅片(3)中所述翅片上ps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发热z直线相交于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振斌黄江常夏云张玮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宏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