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具体是指一种多介质多梯度加热的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1、螺旋绕管式换热器是一种能实现温度自动补偿的高效换热器,因其具有特殊的管形,独特的结构以及对制造选材范围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且螺旋绕管式换热器能在较高压力下运行,设备运行时单位热负荷小,设备运行后结垢较少,使用和维护成本低;传统的螺旋管换热器只能为两种介质(即一种热介质和一种冷介质)进行热交换,但是实际工业生产中所涉及的需要换热的流体,非常的多;若每两种流体换热就要增加一台新的换热器,或者,由于管程限制,在额定流量下,不同温度梯度需要增设一台换热器,这样导致制造成本变高,也需要占用更多的排布空间;因此,亟需设计一款可进行多介质多梯度加热的换热系统,以满足一器多用的高性价比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介质多梯度加热的换热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多介质多梯度加热的换热系统,包括控制模块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介质多梯度加热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换热器、变频泵机、检测模块和循环支路,不同的换热介质通过不同的介质输入管输入和不同的介质输出管输出,所述介质输入管上设置所述变频泵机;其中,所述换热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两侧的封头、螺旋管以及将所述螺旋管安装于所述罐体内的安装架,所述封头与所述罐体两端的法兰端连接,以封盖所述罐体两端口,所述封头上设置有基液接头,用于输入循环的换热基液,所述螺旋管至少为三组,分为单循环组和双循环组,分别输入多种不同所述换热介质或输出不同温度梯度的所述换热介质,所述单循环组包括一组所述螺旋管,所述双循环组由所述循环支路串接两组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介质多梯度加热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换热器、变频泵机、检测模块和循环支路,不同的换热介质通过不同的介质输入管输入和不同的介质输出管输出,所述介质输入管上设置所述变频泵机;其中,所述换热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两侧的封头、螺旋管以及将所述螺旋管安装于所述罐体内的安装架,所述封头与所述罐体两端的法兰端连接,以封盖所述罐体两端口,所述封头上设置有基液接头,用于输入循环的换热基液,所述螺旋管至少为三组,分为单循环组和双循环组,分别输入多种不同所述换热介质或输出不同温度梯度的所述换热介质,所述单循环组包括一组所述螺旋管,所述双循环组由所述循环支路串接两组所述螺旋管形成,所述罐体周面上设置有两个检测接头座,分别对应所述螺旋管的进管接头和出管接头的位置,所述检测接头座内设置有所述检测模块以及串接接头,所述串接接头一端与所述螺旋管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介质输入管、或所述介质输出管、或所述循环支路,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流量变送器和温度变送器,与所述进管接头和所述出管接头连接的所述串接接头上设置有所述温度变送器,以采集所述换热介质的进出温度,与所述进管接头连接的所述串接接头上设置所述流量变送器,以采集各所述换热介质的流量,所述变频泵机、所述流量变送器和所述温度变送器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多梯度加热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支路上设置有二位三通阀,其输入总口o口连通所述双循环组中前端的所述螺旋管的所述出管接头,其第一通路口p口连通所述双循环组中后端的所述螺旋管的所述进管接头,其第二通路口r口连通所述介质输出管,所述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焕花,孙兰强,孙慧,王鑫,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睿智天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