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信息安全的,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安全传输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在电子商务、在线支付和个人信息管理等多个领域,用户在购物过程中输入的敏感信息(如信用卡号码、个人身份信息等)需要得到充分的保护,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信息加密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
2、目前,信息加密方法主要分为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大类,对称加密算法由于其计算效率高、加密速度快,被广泛应用于实时数据传输场景,安全传输协议(如https、ssl/tls)则确保了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然而,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升级,现有的信息安全传输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
3、尽管现有的对称加密算法和安全传输协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对称加密算法中,密钥的分发和管理是一个重要问题,密钥一旦泄露,所有使用该密钥加密的信息都可能被破解;其次,现有的安全传输协议在面对中间人攻击、重放攻击等复杂攻击手段时,防御能力有限;此外,在高并发、大流量的网络环境下,现有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敏感信息至少包含支付信息、个人身份信息、联系方式、账户信息和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加载对称加密算法库,初始化所述用户敏感信息,得到初始向量,利用生成的密钥,对所述初始向量执行对称加密算法的加密操作,生成加密信息,即加密后的所述用户敏感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信息以加密包的形式存储于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敏感信息至少包含支付信息、个人身份信息、联系方式、账户信息和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加载对称加密算法库,初始化所述用户敏感信息,得到初始向量,利用生成的密钥,对所述初始向量执行对称加密算法的加密操作,生成加密信息,即加密后的所述用户敏感信息。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睿,
申请(专利权)人:中智万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