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淑秋专利>正文

发热装置及其控温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20184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发热装置及其控温方法,主要是以一负温度系数元件包覆一芯材,以一感测线卷绕于负温度系数元件的外周缘,使感测线与芯材呈并联状态,并以一电容、一电阻与感测线串联,使形成一RC电路,该RC电路分别与微处理器及一开关连接。藉此,当微处理器在一预定时间内输出包括至少一工作周期(dutycycle)方波的控制信号以控制开关时,使一直流电源对RC电路充、放电,同时量测其RC时间常数,而当微处理器侦测到RC时间常数的变化到达一预设状态时,则输出控制信号以使芯材与直流电源呈导通或断路状态,从而使发热装置保持在一定的工作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发热装置,尤指一种通过直流电源进行加热的用于电热 炉、热敷毯等的。
技术介绍
电热毯或热敷毯等发热结构在目前市面上已被广泛的使用,而为达到可调整、控制温度的目的,以PTC (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 元件或NTC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负温度系数)元件作为感测结 构,并同时搭配发热线以进行加热的方式被大量使用。如图7所示是为美国第5,861,610号专利案,其主要的技术特点是在于一芯 材a的外周缘依序包覆巻绕加热用的导线al、第二绝缘层a2、侦测线a3及第一 绝缘层a4,该侦测线a3是为PTC材料(镍合金)所制成。通过PTC材料的特性, 当侦测线a3的温度随着加热导线al的温度上升,或因高温使得侦测线a3的电 阻改变,都将经由控制器内的比较电路进行比对,再以比对结果调整输入导线a 1的电流量,以控制发热温度在使用者所设定的范围内。上述技术在美国第6,300,597号、第6,310,322号及第6768086号专利案已 同时被揭露。由上述各专利核准案可知,目前以电阻线直接发热,并以PTC元 件应用在控温及侦测的技术已相当普遍,而如图8所示,其为美国第7,138,611 号专利案。则是以一微处理器b定时侦测二个整形电路(bl、 b2)的相移变化, 以控制触发电路b3的开关,使PTC元件b4持续加热或降温,从而使发热线保 持在一定范围的工作温度。藉此,可有效控制发热线的发热温度,以提供更安 全的保障。而在美国第7,180,037号专利案中,则是利用NTC元件的特性,并 同样侦测相移的变化,以控制发热线的发热温度。但是,上述各种发热结构都必须输入100伏以上的交流电,以达到加热的 效果;因此,纵然具有完善的保护电路,仍会存在有线路破损或电路故障等风 险,让人暴露在触电的危险之中。且当人们在户外或车内时,并不容易由室内3取得交流电,而虽然可以经由电源转换器将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但要 产生足够的电力以加热电热毯或热敷毯等发热结构,将会大幅增加电源转换器 的体积,不但在空间上相当浪费,且不方便使用。有鉴于此,为了改善上述的缺点,使不仅能以低压的直流电源进行加热,让使用者避免触电、方便使用,且可通过NTC元件的特 性进行控温,以达到安全防护的效果,专利技术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 遂有本专利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通过一直流电源进 行加热,并在加热过程中,.使一 RC电路的NTC元件的电阻改变,并由一微处 理器侦测因NTC元件的电阻改变而产生的RC时间常数改变,使在低温时持续 加热,而在高温时自动断电,以确保使用安全,且可有效控制加热温度。为达上述的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的发热装置的控温方法,包括下列步 骤Sl.提供一微处理器以在一预定时间内输出包括至少一工作周期(duty cycl e)方波的控制信号,对一包括一负温度系数(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 t,NTC)元件的电阻-电容(RC)电路充、放电;S2.经由一芯材对负温度系数元 件进行加温,以政变RC电路的RC时间常数;以及S3.在加热过程中,经由微 处理器定时侦测RC时间常数的变化,以输出控制信号,使芯材与直流电源呈导 通或断路状态。本专利技术所设的发热装置包括一发热线、 一电容、 一开关以及一微处理器。 其中,该发热哉包括一芯材、 一负温度系数元件及一感测线,该负温度系数元 件是包覆芯材,该感测线是巻绕于负温度系数元件的外周缘,供感测负温度系 数元件的电阻,并使芯材与感测线并联;该电容是与感测线及一电阻串联,供 形成一RC电路, 一直流电源是连接于该RC电路的一端;该开关是连接直流电 源,并以可与直流电源导通或断路的方式连接RC电路的另端;而该微处理器是 与开关连接,供在一预定时间内输出包括至少一工作周期(duty cycle)方波的 控制信号,且该微处理器是连接RC电路,供定时侦测RC时间常数的变化,以 使发热线与直流电源呈导通或断路状态,从而使发热装置保持在一定的工作温 度。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1、 本专利技术能通过低压直流电源以进行加热程序,不但方便在各种场所使用, 且可有效确保使用安全。2、 本专利技术可通过侦测因NTC元件的电阻改变而产生的RC时间常数变化, 控制发热线的加温或降温,以确保工作温度保持在预定范围内。为便于对本专利技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兹详述于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发热装置的控温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方块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进行加热及控温时的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发热线的立体外观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发热装置的电路图;图6A~6C为本专利技术的RC电路的RC时间常数变化示意图; 图7为美国第5,861,610号专利案的发热线的组合剖面图; 图8为美国第7,138,611号专利案的电路方块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a-芯材;al-导线;a2-第二绝缘层;a3-侦测线;a4-第一绝缘层;b -微处理器;bl、 b2-整形电路;b3-触发电路;b4-PTC元件;10-微处理 器;11-开关;12-直流电源;13 -芯材;14-RC电路;15-负温度系数元件; 16-感测线;l-发热装置;2-发热线;21 -芯材;22-负温度系数元件;23 -感测线;24-披覆层;25-纤维线;3-RC电路;4-开关;5_比较器;6-微处理器;7-袋体;8-直流电源。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 2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发热装置的控温方法的较佳实施例,是包 括下列步骤51、 提供一微处理器10以在一预定时间内输出包括至少一工作周期(duty cycle)方波的控制信号,供控制一开关11,使一直流电源12对一包括一负温度 系数(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NTC )元件15的电阻-电容(RC)电路 14充、i文电;52、 经由一芯材13对负温度系数元件15进行加温,以改变RC电路14的RC时间常数;以及S3、在加热过程中,经由微处理器IO定时侦测RC时间常数的变化,以输 出控制信号,使芯材13与直流电源12呈导通或断路状态。请参阅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以输出电压为12伏(V)的低压直流电源12 为例,进一步说明加热及控温的方法。首先,是在微处理器IO设定时间计数器 等于0后开始计数,并将代表是否加热状态的开关指标设为0,使直流电源12 对芯材13加热,同时让微处理器10在1秒内持续输出一工作周期(duty cycle) 为4毫秒(ms)的包括1.5个周期方波及5伏的高位准电压的控制信号,以控 制开关ll,使直流电源12对RC电路14充、放电,以便使微处理器10量测R C时间常数,直到开关指标改变为1。其中,所述的微处理器IO亦可输出一个 或一个以上工作周期方波,.以控制开关ll。在前述步骤中,是显示开关11导通以使直流电源12在1秒内正常持续对 芯材13加热,而当时间计数值等于l秒,亦即持续加热l秒之后,该微处理 器IO将会设定时间计数值为0以重新计数下1秒,同时输出另一组具有以1.5 个方波周期为一4毫秒(ms)的工作周期控制信号及5伏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热装置的控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一微处理器,使其在一预定时间内输出包括至少一工作周期方波的控制信号,以控制一开关,使一直流电源对一包括一负温度系数元件的电阻-电容电路充、放电;S2:经由一芯材对该负温度系数元件进行加温,以改变该电阻-电容电路的电阻-电容时间常数;以及S3:在加热过程中,经由该微处理器定时侦测电阻-电容时间常数的变化,以输出控制信号,使芯材与直流电源呈导通或断路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广埔
申请(专利权)人:李淑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