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抛光效率的圆柱抛光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7156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1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抛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抛光效率的圆柱抛光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可以有效地解决实心圆柱的夹持问题、抛光过程中的移位问题以及弧形侧面的夹持部位无法被抛光的问题,两组第一夹持组件中的两个转盘抵接在圆柱的两底面,第二夹持组件中的夹板抵接在圆柱的弧形侧面,增加了整个装置对圆柱的夹持固定效果,降低了抛光过程中发生移位的概率,还使得实心圆柱也能被夹持固定,而当需要对弧形侧面的夹持部位进行抛光时,先将夹板顺时针转动90度,然后向转盘的外侧端转动夹板,直至将夹板移入至第一滑动槽内,从而可以对圆柱弧形侧面的夹持部位进行抛光,解决了圆柱弧形侧面的夹持部位无法被抛光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抛光设备,具体为一种高抛光效率的圆柱抛光设备


技术介绍

1、抛光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现有的圆柱抛光设备在使用时,一般采用三种方式对圆柱进行固定,第一种是将圆柱固定套接在一根转轴上,第二种是夹持固定住圆柱的两底面,第三种是夹持固定住圆柱的弧形侧面,但这三种固定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第一种固定方式无法固定实体圆柱;2.抛光过程中圆柱需要转动才能使得圆柱的弧形面都能被抛光,而抛光机在抛光过程中也会对圆柱施加一定的作用力,这使得第二种固定方式无法很好地对圆柱起到固定作用,圆柱在抛光过程中容易移位;3.第三种固定方式无法对夹持固定的部位进行抛光,使得圆柱的抛光效率较低,所以亟需一种高抛光效率的圆柱抛光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抛光效率的圆柱抛光设备,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上述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抛光效率的圆柱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抛光机和底座,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抛光机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上,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支撑板、第一电机、第一转轴、第一皮带轮、皮带、第二皮带轮、转动环、螺纹套、第一螺纹杆、调节手柄、连杆、转盘、第一滑动槽和紧固螺栓,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支撑板后固定套接有所述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螺纹套的一端与所述转动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支撑板后固定套接有所述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抛光效率的圆柱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抛光机和底座,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抛光机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上,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支撑板、第一电机、第一转轴、第一皮带轮、皮带、第二皮带轮、转动环、螺纹套、第一螺纹杆、调节手柄、连杆、转盘、第一滑动槽和紧固螺栓,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支撑板后固定套接有所述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螺纹套的一端与所述转动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支撑板后固定套接有所述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所述皮带与所述第二皮带轮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与所述转盘的一端轴心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转动环、所述螺纹套后与所述调节手柄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环的外侧端活动连接,所述紧固螺栓贯穿所述转动环后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侧端抵接,所述第一滑动槽位于所述转盘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抛光效率的圆柱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和所述第一滑动槽均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滑动槽均匀分布在所述转盘上,四个所述连杆的一端均与所述转动环的外侧端活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抛光效率的圆柱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设置有两组,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设置有八组,两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关于所述底座对称设置,每组所述第二夹持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培江张鹤祥耿广海赵为波张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宝美隆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