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移除式装置的主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16998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可移除式装置的主机,其包括一本体、一可移除式装置和一固定及退出机构,此固定及退出机构的各组成元件间以多个弹簧相连接,具体包括底座、滑动杆、第一弹簧、连动杆、第二弹簧、动作杆和第三弹簧,当此可移除式装置被置入该主机时推动滑动杆并连动连动杆而利用连动杆将此可移除式装置卡固于主机;当使用者拉动动作杆时,将导引此连动杆解除卡固状态,并通过滑动杆与弹簧的力量将可移除式装置推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操作上具有相当的便利性,且具有降低组装的复杂度及简化生产流程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可移除式装置的主机,特别是一种具有固定或退出 机构的可移除式装置的主机。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及信息产品的应用也愈趋普及,而消费 者对于电子产品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为了因应消费者的需求,现今在电子产 品的开发上有朝向小型化设计的趋势,以达到方便携带、节省置放空间等目 的。由于这类小型电子产品(如可携式移动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的体积小,因此当需要扩充相关接口设备(如软盘机(FD)、硬盘机(HDD)、 光驱(CD-ROM)、可复写式光驱(CD-RW)以及数字激光视盘机(DVD) 等)以增进电脑的功能时,常会因其可使用的空间有限而受到限制。而为解决此空间上的限制,目前常见的方法是将上述的接口设备设置为 一可移除式装置。在此以笔记本电脑与可移除式光驱为例来说明,其在笔记 本电脑的机壳开设一容置空间,将此可移除式光驱通过一框架设置于此容置 空间中,框架的一端设有一与框架内的容置槽相连通的开口,用以让光驱可 由此开口安装至容置槽内;容置槽的一侧边设有一与此侧边相互平行的卡制 元件组合区,此卡制元件组合区设有一可作远离或接近此开口移动的滑动元 件,以及一可接近或远离此光驱的第一卡固元件,当光驱安装于容置槽后, 利用滑动元件的移动,以同时带动卡固元件产生滑动,并进而与此光驱相抵 触,以将光驱卡制于固定位置,或令卡固元件与此光驱分离,而使光驱可自 此框架被拆卸下来;此外,此框架的底部设有一第一卡合元件,而在电脑的 机壳上设有一与此第一卡合元件相配合的一第二卡合元件,通过此第一卡合 元件与第二卡合元件将此框架自电脑壳体拆卸下来。因此,若欲将可移除式光驱取出时,必需先施以一推力于第一卡合元件 上,使装设有此可移除式光驱的框架与电脑壳体脱离,接着再使用利用框架上所设有的卡制元件(如螺丝等)将此可移除式光驱拆卸下来;此种方法不 仅相当费力,且在施力的同时必需注意是否造成电脑主机的震动而损坏固设 于机壳内部的零组件,同时在拆卸时需花费较多的时间来进行,并无法满足 现今消费者讲求迅速、方便地置换或拆卸电脑接口设备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可移除式装置的主机,以改进可 移除式装置在主机上置换及拆装不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可移除式装置的主机,包括一本体、 一可移除式装置和一 固定及退出机构,此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此可移除式装置,此可移 除式装置具有一驱动块,且相对此本体滑动于一固定位置和一退出位置,此 固定及退出机构固设于此本体。当此可移除式装置装设于此容置空间时,利 用此可移除式装置的驱动块推抵此固定及退出机构的滑动杆,使此滑动杆从 一回复位置被推抵至一被推抵位置,并同时带动此固定及退出机构的连动杆 从一释放位置被移动至一卡制位置,而使连动杆将此驱动块卡抵于固定位 置,因此使可移除式装置固定于本体;当拉动此固定及退出机构的动作杆从 一弹回位置被移动至一拉出位置时,此动作杆将同时导引此连动杆,并使连 动杆被推移回释放位置,于此同时,此固定及退出机构的滑动杆将从被推抵 位置滑移回回复位置,并将此可移除式装置移动至退出位置,而使可移除式 装置可自此本体取出。具体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可移除式装置的主机包括 一本体,其设有 一容置空间; 一可移除式装置,其容设于该容置空间,并具有一驱动块,该 可移除式装置相对该本体在该本体的一固定位置与一退出位置之间滑动;及 一固定及退出机构,其包括 一底座,其固设于该本体; 一滑动杆,其相对 该底座在一回复位置与一被推抵位置之间滑动,并具有一推移块,当该可移 除式装置从该退出位置朝该固定位置移动时,该驱动块推抵该推移块而使该 滑动杆从该回复位置朝该被推抵位置移动; 一第一弹簧,其连接在该底座与 该滑动杆之间,并在常态下将该滑动杆朝该回复位置推抵; 一连动杆,其枢 设于该底座以枢转于一释放位置与一卡制位置之间,该连动杆具有一凸柱及 一止挡部,当该连动杆位于该卡制位置且该可移除式装置位于该固定位置时,该止挡部卡抵该驱动块以将该可移除式装置固定于该固定位置; 一第二 弹簧,其连接在该底座与该连动杆之间,并在常态下将该连动杆朝该卡制位 置推抵; 一动作杆,其相对于该底座在一弹回位置与一拉出位置滑动,并具 有一导引面,当该动作杆从该弹回位置被移动至该拉出位置时,该导引面导 引该凸柱,而使该连动杆从该卡制位置移动至该释放位置;及一第三弹簧, 其连接在该底座与该动作杆之间,并在常态下将该动作杆朝该弹回位置推 抵。本专利技术仅需在动作杆上施以一力,使动作杆从弹回位置移动至拉出位置 即可使可移除式装置退出本体,在操作上具有相当的便利性,且本专利技术的固 定及退出机构的各元件之间利用卡合方式结合,并通过弹簧的协同作用来实 现固定及退出可移除式装置的目的,因此不需使用螺丝锁合等步骤即可完 成,因此具有降低组装的复杂度及简化生产流程等优点。以上的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的关于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 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且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提供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固定及退出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固定及退出机构的滑动杆位于回复位 置的示意图。图3B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固定及退出机构的滑动杆位于被推抵 位置的示意图。图4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固定及退出机构的连动杆位于释放位 置的示意图。图4B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固定及退出机构的连动杆位于卡制位 置的示意图。图5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固定及退出机构的动作杆位于弹回位 置的示意图。图5B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固定及退出机构的动作杆位于回复位 置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固定及退出机构的动作杆导引面具有一阶梯面的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固定及退出机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固定可移除式装置的操作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退出可移除式装置的操作示意图。图10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固定及退出机构连接端口形成一闭回路的示意图。图1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固定及退出机构连接端口形成一闭回路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1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固定及退出机构连接端口形成一开回路的示意图。图1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固定及退出机构连接端口形成一开回路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具有可移除式装置的主机100本体110容置空间111固定位置112退出位置200可移除式装置210驱动块300固定及退出机构301底座302滑动杆303第一弹簧304连动杆305第二弹簧306动作杆307第三弹簧308盖板310A^y 上山 第一顿311第二端312定位孔313位移槽314收纳区315滑轨316第一连接点317枢轴318第二连接点319第三连接点321滑块322推移块323限位区324套接点325卡钩341止挡部342定位柱343轴孔344凸柱345套接点361导引面362套接点363拉柄381破口382穿孔383扣片400回复位置401被推抵位置500释放位置501卡制位置600弹回位置601拉出位置700连接端口800导电片900对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可移除式装置的主机,其包括:  一本体,其设有一容置空间;  一可移除式装置,其容设于该容置空间,并具有一驱动块,该可移除式装置相对该本体在该本体的一固定位置与一退出位置之间滑动;及  一固定及退出机构,其包括:  一底座,其固设于该本体;  一滑动杆,其相对该底座在一回复位置与一被推抵位置之间滑动,并具有一推移块,当该可移除式装置从该退出位置朝该固定位置移动时,该驱动块推抵该推移块而使该滑动杆从该回复位置朝该被推抵位置移动;  一第一弹簧,其连接在该底座与该滑动杆之间,并常态地将该滑动杆朝该回复位置推抵;  一连动杆,其枢设于该底座以枢转于一释放位置与一卡制位置之间,该连动杆具有一凸柱及一止挡部,当该连动杆位于该卡制位置且该可移除式装置位于该固定位置时,该止挡部卡抵该驱动块以将该可移除式装置固定于该固定位置;  一第二弹簧,其连接在该底座与该连动杆之间,并常态地将该连动杆朝该卡制位置推抵;  一动作杆,其相对于该底座在一弹回位置与一拉出位置滑动,并具有一导引面,当该动作杆从该弹回位置被移动至该拉出位置时,该导引面导引该凸柱,而使该连动杆从该卡制位置移动至该释放位置;及  一第三弹簧,其连接在该底座与该动作杆之间,并常态地将该动作杆朝该弹回位置推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魁洲李永寿伍振杰吕祥云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