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渗透柔性边界人工湿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1668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1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渗透柔性边界人工湿地系统,涉及污水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包含人工湿地、可渗透边界和土壤包气带。将传统人工湿地出水边界由防渗边界改成可渗透边界,污水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一部分进入可渗透边界后与里面的填料接触,进行强化除磷;然后从可渗透边界中流出进入到土壤包气带中,基于土壤包气带的脱氮能力,强化脱氮效果;最后,经土壤包气带进一步净化后的出水排入自然系统,实现人工湿地与自然系统的柔性融合。另一部分出水通过排水管进入集水井,然后通过集水井上的溢流孔排出。实现了人工湿地生态修复系统与自然系统的柔性融合及同步对氮磷污染的强化消减,并避免修复过程造成地下径流通道的割裂和生物多样性破碎的局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渗透柔性边界人工湿地系统


技术介绍

1、近年来,对自然水体生态修复的需求日益增加,成为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等共同关注的热点。而人工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修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景观水体、农村生活污水、农业径流和面源污染等方面的治理与拦截。但目前构建的人工湿地的边界都是防渗的,使人工湿地中的水或其它生态物质与自然系统无法进行交换和连接,特别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广泛使用的人工湿地,防渗墙体阻隔了正常的地下径流通道,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及仿自然系统修复理念。

2、因此,如何开发一种能够实现人工湿地和自然柔性融合的系统,使之能在利用人工湿地技术进行污水处理的同时实现人工湿地与自然系统交互融合,以提高人工湿地的可持续性、生态高效以及实现仿自然系统生态修复理念,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将人工湿地和自然系统柔性融合的可渗透柔性边界人工湿地,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将人工湿地出水边界由防渗边界改造成可渗透边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渗透柔性边界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湿地、可渗透边界和土壤包气带;所述人工湿地的一端为人工湿地进水端边界,所述人工湿地的两侧分别为人工湿地左边界和人工湿地右边界,所述人工湿地的底部为人工湿地底边界;所述人工湿地进水端边界、所述人工湿地左边界、所述人工湿地右边界和所述人工湿地底边界均为防渗边界;所述人工湿地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可渗透边界与所述土壤包气带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渗透柔性边界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渗透边界在水平方向从左至右、垂直方向从上至下都采用三段式结构,形成九个模块,所述九个模块分别为可渗透边界模块上层左段、可渗透边界模块上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渗透柔性边界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湿地、可渗透边界和土壤包气带;所述人工湿地的一端为人工湿地进水端边界,所述人工湿地的两侧分别为人工湿地左边界和人工湿地右边界,所述人工湿地的底部为人工湿地底边界;所述人工湿地进水端边界、所述人工湿地左边界、所述人工湿地右边界和所述人工湿地底边界均为防渗边界;所述人工湿地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可渗透边界与所述土壤包气带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渗透柔性边界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渗透边界在水平方向从左至右、垂直方向从上至下都采用三段式结构,形成九个模块,所述九个模块分别为可渗透边界模块上层左段、可渗透边界模块上层中段、可渗透边界模块上层右段、可渗透边界模块中间左段、可渗透边界模块中间中段、可渗透边界模块中间右段、可渗透边界模块下层左段、可渗透边界模块下层中段和可渗透边界模块下层右段;每个模块分别填充不同比例的除磷材料与粘土的混合物,形成不同的渗透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渗透柔性边界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可渗透边界模块上层左段的渗透系数为15.0-20.0m/d;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少元孙国辉丁彦礼贺培炎张亮清姚美琳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