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助推转子防尘装置及风力助推转子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1644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1 19:56
本技术涉及风力助推转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风力助推转子防尘装置及风力助推转子,该风力助推转子防尘装置包括环形框架、多个百叶帘结构和多个驱动组件,环形框架用于绕转动外筒的轴向设置于转动外筒和基座之间的环形间隙,环形框架绕转动外筒的轴向的外周壁设置有多个环形孔,环形孔用于将外界环境与转动外筒的内部连通;多个百叶帘结构一一对应设置于多个环形孔内;多个驱动组件与多个百叶帘结构一一对应设置,驱动组件调节对应的百叶帘结构的开度。当船舶装卸货物时,驱动组件调节对应的百叶帘结构,使环形孔封闭,防止灰尘进入转动外筒内部,避免了转动外筒和滚轮接触面有灰尘时,可能导致滚轮表面出现压痕、划伤、凹陷等破损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风力助推转子,尤其涉及风力助推转子防尘装置及风力助推转子


技术介绍

1、风力助推转子通常十分高大,最大直径可达六米,最大高度近四十米。外筒需要绕内塔中心轴高速旋转,外筒旋转线速度高,且外筒惯性矩非常大,要保证外筒平稳高速运行,这就对外筒底部限位轮装置提出很高的要求。

2、目前,在外筒底部装配一些限位轮装置,以保证外筒可以稳定转动。由于外筒底部是开放式的,船在装卸货过程中,大量灰尘会通过外筒底部与基座之间的空隙进入到外筒内部。当外筒和滚轮接触面有灰尘时,可能导致滚轮表面出现压痕、划伤、凹陷等破损情况,严重影响滚轮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也无法保证转子持续平稳运行,不仅会使得外筒转速达不到额定转速,严重的会引起事故。

3、因此,亟需风力助推转子防尘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风力助推转子防尘装置及风力助推转子,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装卸货过程中,大量灰尘会通过外筒底部空隙进入到转子内部,当外筒和滚轮接触面有灰尘时,可能导致滚轮表面出现压痕、划伤、凹陷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风力助推转子防尘装置,转动外筒(100)和基座(200)之间设置有环形间隙,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助推转子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框架(1)包括多个环形架体(11),多个所述环形架体(11)围设成所述环形框架(1),每个所述环形架体(11)设置有所述环形孔(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力助推转子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帘结构(2)包括多个百叶片(21),每个所述百叶帘结构(2)的多个所述百叶片(21)枢接于所述环形框架(1)上且位于对应的所述环形孔(12)内,所述百叶片(21)的枢接轴沿所述转动外筒(100)的...

【技术特征摘要】

1.风力助推转子防尘装置,转动外筒(100)和基座(200)之间设置有环形间隙,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助推转子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框架(1)包括多个环形架体(11),多个所述环形架体(11)围设成所述环形框架(1),每个所述环形架体(11)设置有所述环形孔(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力助推转子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帘结构(2)包括多个百叶片(21),每个所述百叶帘结构(2)的多个所述百叶片(21)枢接于所述环形框架(1)上且位于对应的所述环形孔(12)内,所述百叶片(21)的枢接轴沿所述转动外筒(100)的轴向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百叶片(21)相互抵接,以使所述百叶帘结构(2)将对应的所述环形孔(12)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力助推转子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器(31)、滑板(32)和多个导杆(33),所述滑板(32)设置有多个导槽(321),多个所述导槽(321)与多个所述百叶片(21)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导杆(33)的一端一一对应与多个所述百叶片(21)固接,多个所述导杆(33)的另一端一一对应沿所述转动外筒(100)的轴向插设于所述导槽(321)内,所述驱动器(31)驱动所述滑板(32)沿所述转动外筒(100)的径向移动,以使多个所述导杆(33)一一对应驱动多个所述百叶片(21)同步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力助推转子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00)设置有滑槽(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玉柱孙承灿郭峰山吴幼华彭祖光王初龙黄国富于志伟秦田皓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上海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