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的音频输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16228 阅读:2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的音频输出系统,包括:第一音频输出设备;第一音频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一音频输出设备;第二音频输出设备;第二音频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二音频输出设备;以及逻辑切换电路,用于切换第一音频驱动电路和第二音频驱动电路,以使得笔记本电脑中的音频信号从第一音频输出设备或者第二音频输出设备输出。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音频输出系统,由于外置喇叭通过诸如USB接口分别固定在笔记本电脑的左右两侧,不仅固定了喇叭位置,而且通过喇叭上的切换插件还可以在内置喇叭和外置音响之间来回切换以输出笔记本电脑的音频信号,极大地方便了用户。(*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笔记本电脑的应用,尤其涉及笔记本电脑中音频输出系统的改进设计。
技术介绍
当前,随着半导体元件与显示器技术的进步,电子装置不断地朝小型、多功能且携 带方便的方向发展,其中尤以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的应用最为普遍。此外,随 着互联网技术和无线上网技术的顺利开展,只需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 的移动化办公环境。 与此同时,作为人机交互的关键设备之一,用户对于音频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技术中,机器内置的集成声卡在声音输出质量方便不尽人意,而且输出功率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长时间采用耳机可能会一定程度地损伤人的听力敏锐度。因此,人们常常另自单 独购买一套外置喇叭,以弥补笔记本电脑自带的视频设备所缺失的听力感觉。但是,无论是 有源音响还是无源音响,它们均需要通过物理导线来与笔记本电脑连接,而且其放置的位 置不容易固定。 这样一来,在笔记本电脑与外置音响之间会夹杂着复杂冗长的音频连接线路,移 动时非常不方便。特别是对于有源音响来说,还需要单独地将电源线接至电源插座,这对于 便携式设备来说,其可操作性是有限的。另外,外置音响的位置不固定,在移动笔记本电脑 时还需要同时移动外置音响。如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且不影响笔记本电脑的便携 式功能,是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面临的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笔记本电脑的音频设备在使用时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 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音频输出系统,它不仅可以快捷地在内置喇叭和外置音响之间可靠地切 换,而且还可以将外置音响固定在笔记本电脑的左右两侧,为用户创造一种音质优美的听 觉环境。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的音频输出系统,包 括 第一音频输出设备,放置在笔记本电脑的内部; 第一音频驱动电路,电性连接第一音频输出设备,以驱动第一音频输出设备; 第二音频输出设备,放置在笔记本电脑的外部,并与笔记本电脑相连接; 第二音频驱动电路,电性连接第二音频输出设备,以驱动第二音频输出设备;以及 逻辑切换电路,用于切换第一音频驱动电路和第二音频驱动电路,以使得笔记本电脑中的音频信号从第一音频输出设备或者第二音频输出设备输出。 其中,逻辑切换电路包括逻辑与门电路和反相器,并且门电路与反相器以串联方 式连接。更加具体地,门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至第一音频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和反相器的输入端。反相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至第二音频驱动电路的输入端。 其中,第二音频输出设备是一对喇叭,分别放置在笔记本电脑的左侧和右侧。优选 地,每个喇叭上还包括一按钮开关,以使逻辑切换电路执行切换功能。此外,按钮开关电性 连接至门电路的输入端。 其中,每个喇叭上还包括一插件,通过笔记本电脑的USB接口电性连接至第二音 频输出电路的输出端。 其中,门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均设有上拉电路。此外,反相器的输出端也设有 上拉电路。 采用本技术的音频输出系统,由于外置喇叭通过诸如USB接口分别固定在笔 记本电脑的左右两侧,不仅固定了喇叭位置,而且通过喇叭上的切换插件还可以在内置喇 叭和外置音响之间来回切换以输出笔记本电脑的音频信号,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此外,本实 用新型的音频输出系统所采用的外置音频驱动电路功率范围广,可兼容多种不同功率的喇 叭,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附图说明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实 用新型的各个方面。其中, 图1示出依据本技术的音频输出系统中外置的音频输出设备的示意图。其 中,图1A为与笔记本电脑左侧相邻的喇叭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与笔记本电脑右侧相邻的 喇叭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与图l所示的音频输出设备相连接的笔记本电脑接口的示意图。其中, 图2A为与图1A所示的喇叭相连接的左侧接口示意图,图2B为与图1B所示的喇叭相连接 的右侧接口示意图; 图3示出依据本技术的音频输出系统中逻辑切换电路的切换原理示意图;以 及 图4示出图3所示的逻辑切换电路的示意性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下文中,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为了描述方便而命名的组件名 称,彼此之间并没有先后顺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应当理解,示意性电路图的音频驱 动电路中用于功率放大的芯片可以采用相同类型的IC,也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IC,还可以 采用由电阻、电容或电感等元件组成的分立电路。 图1示出依据本技术的音频输出系统中外置的音频输出设备的示意图。其 中,图1A为与笔记本电脑左侧相邻的喇叭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与笔记本电脑右侧相邻的 喇叭的结构示意图。首先参照图1A,左侧喇叭主要包括喇叭本体100、条形开关104和插件 102。其中,条形开关104用于切换笔记本电脑的内置喇叭和外置音响间的切换,例如但并 不只局限于,当按下条形开关104时,笔记本电脑可以由内置喇叭输出音频信号切换到由 外置音响输出音频信号,而再次按下条形开关104时,笔记本电脑再次执行切换操作,恢复4为由内置喇叭输出音频信号。由此可以看出,在切换过程中用户只需按下条形开关104就 可以轻松地切换内置的音频设备和外置的音频设备。相比之下,在现有技术中,无论是音箱 还是耳机,用户只能通过音频孔来回地插入或者拔出进行切换,有时候可能会损坏输出孔。 插件102与喇叭本体100固定在一起,用来与笔记本电脑的相应接口电性连接,以 提供喇叭所需的控制信号。例如,插件102可以与笔记本电脑的USB接口相连接。此外,当 插件102与USB接口相连接时,它还可以将左侧喇叭固定在相对于笔记本电脑比较固定的 位置。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为了更加可靠地将轻质喇叭固定于笔记本电脑左 侧,还可以将插件102和USB接口额外地设计成,例如卡扣形式,的套接结构,并且它也是本 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类似地,右侧喇叭主要包括喇叭本体106、条形开关108 和插件110。其中,条形开关108用于发出切换命令,将笔记本电脑的音频信号从内置喇叭 或者外置音响输出。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条形开关104或者条形开关108中的任意一个 被按下时,都可以将笔记本电脑的音频输出设备从内置模式切换到外置模式,或者从外置 模式切换到内置模式。因此,,左右两侧的两个喇叭上均设置有切换开关按钮,使用起来也 方便。而且这种设计也从某种意义上提供了一种备份功能,当其中一个条形开关发生故障 或者损坏时,另外一个条形开关仍然可以发出切换命令。 图2示出与图l所示的音频输出设备相连接的笔记本电脑接口的示意图。其中, 图2A为与图1A所示的喇叭相连接的左侧接口示意图,图2B为与图1B所示的喇叭相连接 的右侧接口示意图。参照图2A和图2B,在笔记本电脑的左右两侧分别有接口 Jl、 J3和接 口 J2、 J4。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2A和2B只是本技术的音频输出系统 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并不只是局限于此实施例。在图2A和图2B中,接口 Jl和J3分别与 条形开关104和108相连接,接口 J2和J4分别与插件102和110相连接。也就是说,在该 实施例中,接口 Jl-J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的音频输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输出系统包括:第一音频输出设备,放置在所述笔记本电脑的内部;第一音频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音频输出设备,以驱动所述第一音频输出设备;第二音频输出设备,放置在所述笔记本电脑的外部,并与所述笔记本电脑相连接;第二音频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音频输出设备,以驱动所述第二音频输出设备;以及逻辑切换电路,用于切换所述第一音频驱动电路和第二音频驱动电路,以使得所述笔记本电脑中的音频信号从所述第一音频输出设备或者第二音频输出设备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振国萧丰能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