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及其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及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15671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1 1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包括联络用可降解纤维、承载用可降解纤维、装饰用可降解纤维,其中承载用可降解纤维构成若干快横断面呈矩形的夹心承载层,相邻两夹心承载层间通过若干条联络用可降解纤维相互连接,各夹心承载层相互连接构成芯层,装饰用可降解纤维构成可降解装饰层,且可降解装饰层分别包覆在芯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其制备工艺包括面料加工、浆液配置及二次纺织加工等三个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并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无纺布的纹饰图案及结构,从而灵活满足多种使用场景使用需要,另可在降解过程中对无纺布结构实现可控有序降解,防止因无纺布无序降解而产生大量纤维碎屑而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及其方法,属纺织品。


技术介绍

1、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当前的无纺布往往纤维层单一,从而导致无纺布的结构强度较差,且无法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从而影响了无纺布的使用性能也限制了无纺布的使用场景;同时,当前的无纺布在降解过程中,往往是整个布料或纺织品结构整体同时无序降解,而使用者无法对降解过程进行提前预知,从而给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此外,由于纺织品大量无序降解,也导致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纤维碎屑,从而造成大量碎屑清理难度大,并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2、因此,基于当前纺织品力学性能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开发一种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及方法,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及其方法,以克服以上缺陷满足实际设备运行工作的需要。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包括联络用可降解纤维、承载用可降解纤维、装饰用可降解纤维,其中承载用可降解纤维构成若干快横断面呈矩形的夹心承载层,且各夹心承载层均分布在同一层内,同时相邻两夹心承载层间通过若干条联络用可降解纤维相互连接,且相邻两夹心承载层之间间距为0.5—2毫米,同时各夹心承载层相互连接构成芯层,装饰用可降解纤维构成可降解装饰层,且可降解装饰层分别包覆在芯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芯层及其上表面和下表面连接的可降解装饰层通过若干联络用可降解纤维连接。

4、进一步,所述的夹心承载层为孔径0.5—1.5的网状结构,且其网孔呈矩形、平行四边形中的任意一种,同时夹心承载层厚度为其表面两层可降解装饰层总厚度的0.8—1.5倍。

5、进一步,所述的联络用可降解纤维、承载用可降解纤维、装饰用可降解纤维中,承载用可降解纤维的降解时间比联络用可降解纤维降解时间长至少10天,同时承载用可降解纤维比装饰用可降解纤维降解时间长至少20天,同时承载用可降解纤维比联络用可降解纤维降解时间长至少5天。

6、进一步,所述的可降解装饰层与芯层间通过另通过可降解胶连接,且可降解胶分别渗入至可降解装饰层与芯层内,此外所述可降解装饰层表面另设纤维保护剂。

7、一种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8、s1,面料加工,通过纺织设备,分别进行夹心承载层和可降解装饰层进行加工制造,并对制造得到的夹心承载层和可降解装饰层分别进行独立收卷存放,同时对制备的各夹心承载层间通过联络用可降解纤维进行二次纺织,制备得到芯层,并对芯层进行收卷存储;

9、s2,浆液配置,通过混浆设备,首先将可降解胶稀释为浓度不大于50%的胶液,然后将纤维保护剂添加到胶液中,与胶液充分混合,得到防护液,且纤维保护剂用量为可降解胶用量的30%—70%,并搅拌均匀后以25℃—40℃恒温保存;

10、s3,二次纺织加工,将s1步骤制备的芯层和可降解装饰层通过联络用可降解纤维进行二次纺织加工,得到无纺布基体,并将制备得到的无纺布基体通过输送设备输送至s2步骤中的混浆设备处,使无纺布基体通过混浆设备进行防护液浸泡,然后将浸泡后的无纺布基体进行干燥处理,经过干燥后即可得到成品无纺布,并将成品无纺布进行收卷干燥保存即可。

11、进一步,所述的s2步骤中混浆设备包括承载机架、储液槽、导向辊、摆动机构、连接臂、倾角传感器、力矩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翻转机构及驱动电路,所述承载机架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储液槽嵌于承载机架内,其轴线与水平面呈0°—30°夹角,所述导向辊共两条,位于储液槽前端面及后端面外,且其轴线与储液槽轴线垂直分布,所述导向辊通过连接臂与承载机架连接,且所述连接臂后端面通过摆动机构与承载机架间铰接,所述连接臂轴线与储液槽槽底呈10°—60°夹角,且所述导向辊轴线均位于储液槽上端面的上方,同时所述连接臂外侧面另设一个倾角传感器,所述翻转机构处另设一个力矩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嵌于导向辊辊面内,每个导向辊均设至少两个温湿度传感器,且各温湿度传感器环绕导向辊轴线均布,所述驱动电路与承载机架外侧面连接,并分别与储液槽、摆动机构、倾角传感器、力矩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电气连接。

12、进一步,所述的储液槽包括承载槽、密封盖、托辊、升降驱动机构、压辊、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沥水机构、电加热机构,其中所述承载槽为横断面呈倒置等腰梯形的槽状结构,其上端面与密封盖连接并构成闭合腔体结构,所述承载槽前端面及后端面均设一个导向孔,两导向孔间同轴分布并沿承载槽轴线方向分布,所述密封盖上设一个加料口和一个排气口,所述托辊共两个,位于承载槽内并分别与承载槽前端面和后端面连接,所述托辊位于导向孔下方且其辊面与导向孔轴线平齐,所述压辊至少两条,沥水机构一个,压辊和沥水机构均位于承载槽内并沿承载槽轴线方向分布,且沥水机构位于压辊和承载槽后端面处的托辊之间,所述压辊与托辊间平行分布,且压辊及沥水机构两端分别通过升降驱动机构与承载槽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压辊与升降驱动机构间通过滑块连接,且滑块与压辊连接位置处另设一个压力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位于承载槽内,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若干,均与密封盖下端面连接并沿承载槽轴线方向分布,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承载槽侧壁连接,所述电加热机构嵌于承载槽底部,并沿承载槽轴线方向分布,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沥水机构、电加热机构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13、进一步,所述的沥水机构包括滑块、托架、翻转机构、沥水辊、热风机、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托架为横断面呈“凵”字形的槽状结构,其外侧面通过翻转机构与滑块间铰接,并通过滑块与升降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托架底部与水平面呈0°—45°夹角,所述沥水辊若干,且每两条沥水辊构成一个工作组,各工作组均位于托架内并沿托架轴线方向分布,所述沥水辊两端通过摆动机构与托架内侧面铰接,各沥水辊轴线与承载槽轴线垂直分布,同时同一工作组的两沥水辊沿竖直方向分布,且两沥水辊之间间距为0—10毫米,所述热风机至少一个,位于相邻两工作组之前,且热风机通过摆动机构与托架内侧面铰接,位于工作组中线的上方,且热风机轴线与托架底部呈10°—90°夹角,所述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均若干,且每条沥水辊的辊面内均设至少两个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且所述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环绕沥水辊轴线均布,所述翻转机构、热风机、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14、进一步,所述的驱动电路为以可编程控制器为基础的电路系统,同时所述驱动电路另设通讯网关,并通过通讯网关与外部通讯网络建立数据连接。

15、本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并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无纺布的纹饰图案及结构,从而灵活满足多种使用场景使用需要,同时在运行中,具有良好的可降解能力,满足环保需要的同时,另可在降解过程中对无纺布结构实现可控有序降解,在有效延长无纺布使用寿命和稳定性的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包括联络用可降解纤维、承载用可降解纤维、装饰用可降解纤维,其中所述承载用可降解纤维构成若干快横断面呈矩形的夹心承载层,且各夹心承载层均分布在同一层内,同时相邻两夹心承载层间通过若干条联络用可降解纤维相互连接,且相邻两夹心承载层之间间距为0.5—2毫米,同时各夹心承载层相互连接构成芯层,所述装饰用可降解纤维构成可降解装饰层,且可降解装饰层分别包覆在芯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芯层及其上表面和下表面连接的可降解装饰层通过若干联络用可降解纤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心承载层为孔径0.5—1.5的网状结构,且其网孔呈矩形、平行四边形中的任意一种,同时夹心承载层厚度为其表面两层可降解装饰层总厚度的0.8—1.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络用可降解纤维、承载用可降解纤维、装饰用可降解纤维中,承载用可降解纤维的降解时间比联络用可降解纤维降解时间长至少10天,同时承载用可降解纤维比装饰用可降解纤维降解时间长至少20天,同时承载用可降解纤维比联络用可降解纤维降解时间长至少5天。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降解装饰层与芯层间通过另通过可降解胶连接,且可降解胶分别渗入至可降解装饰层与芯层内,此外所述可降解装饰层表面另设纤维保护剂。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一种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2步骤中混浆设备包括承载机架、储液槽、导向辊、摆动机构、连接臂、倾角传感器、力矩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翻转机构及驱动电路,所述承载机架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储液槽嵌于承载机架内,其轴线与水平面呈0°—30°夹角,所述导向辊共两条,位于储液槽前端面及后端面外,且其轴线与储液槽轴线垂直分布,所述导向辊通过连接臂与承载机架连接,且所述连接臂后端面通过摆动机构与承载机架间铰接,所述连接臂轴线与储液槽槽底呈10°—60°夹角,且所述导向辊轴线均位于储液槽上端面的上方,同时所述连接臂外侧面另设一个倾角传感器,所述翻转机构处另设一个力矩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嵌于导向辊辊面内,每个导向辊均设至少两个温湿度传感器,且各温湿度传感器环绕导向辊轴线均布,所述驱动电路与承载机架外侧面连接,并分别与储液槽、摆动机构、倾角传感器、力矩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电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一种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液槽包括承载槽、密封盖、托辊、升降驱动机构、压辊、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沥水机构、电加热机构,其中所述承载槽为横断面呈倒置等腰梯形的槽状结构,其上端面与密封盖连接并构成闭合腔体结构,所述承载槽前端面及后端面均设一个导向孔,两导向孔间同轴分布并沿承载槽轴线方向分布,所述密封盖上设一个加料口和一个排气口,所述托辊共两个,位于承载槽内并分别与承载槽前端面和后端面连接,所述托辊位于导向孔下方且其辊面与导向孔轴线平齐,所述压辊至少两条,沥水机构一个,压辊和沥水机构均位于承载槽内并沿承载槽轴线方向分布,且沥水机构位于压辊和承载槽后端面处的托辊之间,所述压辊与托辊间平行分布,且压辊及沥水机构两端分别通过升降驱动机构与承载槽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压辊与升降驱动机构间通过滑块连接,且滑块与压辊连接位置处另设一个压力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位于承载槽内,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若干,均与密封盖下端面连接并沿承载槽轴线方向分布,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承载槽侧壁连接,所述电加热机构嵌于承载槽底部,并沿承载槽轴线方向分布,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沥水机构、电加热机构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一种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沥水机构包括滑块、托架、翻转机构、沥水辊、热风机、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托架为横断面呈“凵”字形的槽状结构,其外侧面通过翻转机构与滑块间铰接,并通过滑块与升降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托架底部与水平面呈0°—45°夹角,所述沥水辊若干,且每两条沥水辊构成一个工作组,各工作组均位于托架内并沿托架轴线方向分布,所述沥水辊两端通过摆动机构与托架内侧面铰接,各沥水辊轴线与承载槽轴线垂直分布,同时同一工作组的两沥水辊沿竖直方向分布,且两沥水辊之间间距为0—10毫米,所述热风机至少一个,位于相邻两工作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包括联络用可降解纤维、承载用可降解纤维、装饰用可降解纤维,其中所述承载用可降解纤维构成若干快横断面呈矩形的夹心承载层,且各夹心承载层均分布在同一层内,同时相邻两夹心承载层间通过若干条联络用可降解纤维相互连接,且相邻两夹心承载层之间间距为0.5—2毫米,同时各夹心承载层相互连接构成芯层,所述装饰用可降解纤维构成可降解装饰层,且可降解装饰层分别包覆在芯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且芯层及其上表面和下表面连接的可降解装饰层通过若干联络用可降解纤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心承载层为孔径0.5—1.5的网状结构,且其网孔呈矩形、平行四边形中的任意一种,同时夹心承载层厚度为其表面两层可降解装饰层总厚度的0.8—1.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络用可降解纤维、承载用可降解纤维、装饰用可降解纤维中,承载用可降解纤维的降解时间比联络用可降解纤维降解时间长至少10天,同时承载用可降解纤维比装饰用可降解纤维降解时间长至少20天,同时承载用可降解纤维比联络用可降解纤维降解时间长至少5天。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降解装饰层与芯层间通过另通过可降解胶连接,且可降解胶分别渗入至可降解装饰层与芯层内,此外所述可降解装饰层表面另设纤维保护剂。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一种可降解材料的水刺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2步骤中混浆设备包括承载机架、储液槽、导向辊、摆动机构、连接臂、倾角传感器、力矩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翻转机构及驱动电路,所述承载机架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储液槽嵌于承载机架内,其轴线与水平面呈0°—30°夹角,所述导向辊共两条,位于储液槽前端面及后端面外,且其轴线与储液槽轴线垂直分布,所述导向辊通过连接臂与承载机架连接,且所述连接臂后端面通过摆动机构与承载机架间铰接,所述连接臂轴线与储液槽槽底呈10°—60°夹角,且所述导向辊轴线均位于储液槽上端面的上方,同时所述连接臂外侧面另设一个倾角传感器,所述翻转机构处另设一个力矩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嵌于导向辊辊面内,每个导向辊均设至少两个温湿度传感器,且各温湿度传感器环绕导向辊轴线均布,所述驱动电路与承载机架外侧面连接,并分别与储液槽、摆动机构、倾角传感器、力矩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轮朱健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聚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