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茶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15493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01 19:5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茶混合装置,包括底板、底支撑架和混合罐体,所述底板的顶端安装有底支撑架,且底支撑架的顶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混合罐体,且混合罐体外壁安装有与滑槽内壁相适配的滑块,所述混合罐体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混合罐体远离出料口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底支撑架内部设置有用于传动所述混合罐体旋转的传动机构,所述底板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支架,且固定支架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顶端设置有定位支架,该装置通过单片机将关闭第二电机同时开启气缸,使得隔板上方茶叶输送至混合罐体内,进而茶叶在上料同时可定量称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茶叶混合装置,具体为一种复合茶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1、据了解,2008年我国出台了茶饮料国家标准,标准中对于一些茶饮料的理化指标进行了规定,根据茶饮料类型不同,其中茶多酚、咖啡因应该达到一定的含量。标准要求,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其他茶的茶饮料里,茶多酚的含量须300mg/kg,其中对绿茶的规定最高,茶多酚含量须500mg/kg。如不达标,只能称之为“茶味饮料。

2、然而,现有的复合茶混合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传统的复合茶混合,需要操作人员进行逐一称重,在通过上料设备投入混合设备进行内混合,需要人工参与多道操作步骤,使得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茶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相关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茶混合装置,包括底板、底支撑架和混合罐体,所述底板的顶端安装有底支撑架,且底支撑架的顶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混合罐体,且混合罐体外壁安装有与滑槽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茶混合装置,包括底板(1)、底支撑架(2)和混合罐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端安装有底支撑架(2),且底支撑架(2)的顶端开设有滑槽(3),所述滑槽(3)的内部设置有混合罐体(4),且混合罐体(4)外壁安装有与滑槽(3)内壁相适配的滑块(5),所述混合罐体(4)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6),所述混合罐体(4)远离出料口(6)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7),所述底支撑架(2)内部设置有用于传动所述混合罐体(4)旋转的传动机构,所述底板(1)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支架(19),且固定支架(19)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气缸(20),所述气缸(20)的输出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21),所述底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茶混合装置,包括底板(1)、底支撑架(2)和混合罐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端安装有底支撑架(2),且底支撑架(2)的顶端开设有滑槽(3),所述滑槽(3)的内部设置有混合罐体(4),且混合罐体(4)外壁安装有与滑槽(3)内壁相适配的滑块(5),所述混合罐体(4)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6),所述混合罐体(4)远离出料口(6)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7),所述底支撑架(2)内部设置有用于传动所述混合罐体(4)旋转的传动机构,所述底板(1)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支架(19),且固定支架(19)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气缸(20),所述气缸(20)的输出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21),所述底板(1)的顶端设置有定位支架(10),且定位支架(10)顶端设置有插入进料口(7)内的称料框体(11),所述称料框体(11)的内壁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1),且压力传感器(21)的顶端设置有隔板(22),所述底板(1)的顶端安装有输送支撑架(13),且输送支撑架(13)内部设置有用于传输茶叶的上料机构,所述混合罐体(4)的内壁设置有传输叶片(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茶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一侧设置有单片机(1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奇崖程媛朱成龙张勤奇季晓艳胡学文吴龙飞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赏友花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