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护角。
技术介绍
1、光伏组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层叠成型的光伏组件需要进入后续工序完成制备,此时层叠成型的光伏组件随传送带移动,光伏组件的边角存在磕碰损坏的风险,以及制备完成的光伏组件在运输过程中,同样存在组件边角发生磕碰损坏的风险,现有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光伏组件的边角位置设置护角,并利用胶带将护角与组件粘贴固定。上述现有技术的方案存在护角安装工序复杂,且利用胶带将护角固定在光伏组件边角处,稳固性较低。
2、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安装便捷,与组件连接稳固性高的护角,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护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护角安装工序复杂,且稳固性与安装便捷性无法兼顾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护角,包括:
3、挡板主体和固定条带;
4、所述挡板主体包括用以包覆光伏组件角部相邻两条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的承载挡板;在所述光伏组件护角安装时,所述承载挡板垂直于所述光伏组件角部相邻两条边形成的拐角部;
5、所述固定条带对应所述承载挡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背向所述承载挡板的一侧。
6、可选的,所述挡板主体中至少与光伏组件接触的部分表面设置有防滑花纹。
7、可选的,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连接,以对
8、可选的,所述固定条带呈直线形,且直线形固定条带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形成夹角;
9、所述直线形固定条带的两端分别形成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轮廓和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轮廓平齐的倒角。
10、可选的,所述第一侧壁靠向内侧的表面和所述第二侧壁靠向内侧的表面,均形成有凸起挡块,以在所述凸起挡块的旁侧形成溢胶容纳槽。
11、可选的,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背向所述承载挡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以安装所述固定条带的安装孔;
12、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凸起挡块的旁侧。
13、可选的,所述溢胶容纳槽的内壁表面设置有防滑花纹。
14、可选的,所述凸起挡块背向所述承载挡板的一侧,形成有向内延伸与光伏组件接触的限位部件。
15、可选的,所述限位部件形成有向外延伸,对应与所述第一侧壁背向所述承载挡板的一侧,或所述第二侧壁背向所述承载挡板的一侧连接的固定子部件。
16、可选的,所述固定条带背向所述承载挡板的表面,与所述限位部件背向所述承载挡板的表面平齐。
17、可见,本技术提供的光伏组件护角,其中光伏组件护角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用以包覆光伏组件角部相邻的两条边,并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一侧,设置与光伏组件角部相邻两条边形成的拐角部垂直的承载挡板,以对光伏组件角部的三侧形成包覆,而光伏组件角部暴露出的一侧利用固定条带进行固定,以利用上述护角对光伏组件角部进行保护,避免光伏组件角部发生磕碰损坏,同时在保证安装可视化的同时,利用挡板主体和固定条带形成光伏组件护角,提高与光伏组件安装的便捷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护角,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主体中至少与光伏组件接触的部分表面设置有防滑花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连接,以对应所述拐角部形成侧壁拐角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条带呈直线形,且直线形固定条带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形成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靠向内侧的表面和所述第二侧壁靠向内侧的表面,均形成有凸起挡块,以在所述凸起挡块的旁侧形成溢胶容纳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背向所述承载挡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以安装所述固定条带的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溢胶容纳槽的内壁表面设置有防滑花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挡块背向所述承载挡板的一侧,形成有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组件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形成有向外延伸,对应与所述第一侧壁背向所述承载挡板的一侧,或所述第二侧壁背向所述承载挡板的一侧连接的固定子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组件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条带背向所述承载挡板的表面,与所述限位部件背向所述承载挡板的表面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护角,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主体中至少与光伏组件接触的部分表面设置有防滑花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连接,以对应所述拐角部形成侧壁拐角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条带呈直线形,且直线形固定条带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形成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靠向内侧的表面和所述第二侧壁靠向内侧的表面,均形成有凸起挡块,以在所述凸起挡块的旁侧形成溢胶容纳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长勇,吕振林,任伟,张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酒泉正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