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内燃机动力,具体涉及一种转子发动机润滑功能结构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转子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密封件与缸体型面磨损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缸体结构的型面质量与几何精度,造成转子发动机使用寿命严重不足,现有转子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仅几十小时,严重限制转子发动机的推广应用。
2、目前,如采用高性能的耐磨材料或进行高精度的加工工艺等来改善转子发动机密封件与缸体型面磨损问题,会显著增加了发动机的制造成本;如改进密封件的几何形状或优化其与缸体的配合关系等,都需要大量的研发和投资,且难以保证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见现有方法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磨损,但往往效果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尤其是在高负荷、高转速等恶劣工况下,磨损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转子发动机润滑功能结构及制备方法,在不改变转子发动机缸体、密封件尺寸结构的情况下改善转子发动机密封件与缸体的润滑/摩擦特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子发动机润滑功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米润滑结构和纳米润滑结构,微米润滑结构形成于基体表面,纳米润滑结构形成于微米润滑结构层的表面,微米润滑结构为阵列式排列分布的韧窝润滑结构,纳米润滑结构为纳米颗粒,基体为转子发动机缸体或密封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发动机润滑功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形成于阵列式排列分布韧窝的内壁和周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发动机润滑功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韧窝润滑结构的直径为30μm-40μm,深度为2μm-5μm,韧窝润滑结构呈阵列式排列分布并布满基体表面,横向相邻韧窝润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发动机润滑功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米润滑结构和纳米润滑结构,微米润滑结构形成于基体表面,纳米润滑结构形成于微米润滑结构层的表面,微米润滑结构为阵列式排列分布的韧窝润滑结构,纳米润滑结构为纳米颗粒,基体为转子发动机缸体或密封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发动机润滑功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形成于阵列式排列分布韧窝的内壁和周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发动机润滑功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韧窝润滑结构的直径为30μm-40μm,深度为2μm-5μm,韧窝润滑结构呈阵列式排列分布并布满基体表面,横向相邻韧窝润滑结构之间的距离与纵向相邻韧窝润滑结构之间的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发动机润滑功能结构,其特征在于,韧窝润滑结构的直径为30μm-40μm,深度为2μm-5μm,韧窝润滑结构呈阵列式排列分布并布满基体表面,横向相邻韧窝润滑结构之间的距离与纵向相邻韧窝润滑结构之间的距离相等,均为35μm~5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发动机润滑功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韧窝润滑结构与纳米颗粒采用纳秒激光表面织构化工艺在基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阳,杜洋,高旭,王瑞,张泽奇,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