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通道作业防护,尤其涉及电缆通道有限空间多层构复合作业救援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电缆通道作业难度大、救援要求高,施工单位电缆通道应急救援能力与实际不匹配、不适应,现场人员习惯性违章等问题依然存在。电缆通道作业危害因素较为常见的有气体中毒、窒息还有淹溺、坠落、触电等危害,发生事故救援难度大,盲目施救往往导致伤亡扩大。
2、电缆通道现行作业管控要求“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设置安全通道、安全警戒线、安全标识,制定电缆通道相关操作标准,落实电缆通道安全措施。现有救援设施主要有:三角吊装支架、救援绞盘、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尤其是对于电缆通道,不仅存在垂直方向,还存在水平方向和不规则角度等各类作业环境。随着地下变电站、地下电缆通道及地下储能电站等电网设施的种类和服役环境多样化及不断发展,依靠以往人工方式建立的应急救援机制适应性越来越差。
3、传统三脚架、绞盘等救援设施具备携带方便、组装便利等优势,但其实际可利用空间小,人员进出不方便,操作繁琐,一旦
...【技术保护点】
1.电缆通道有限空间多层构复合作业救援系统及方法,包括牵引结构(1)、稳定结构(2)、方向调节结构(3)、固定结构(4)、支撑结构(5)和升降结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结构(1)包括绞盘组件(11)、转动机组件(12)和通气组件(13),所述稳定结构(2)包括转动稳定组件(21)和防折弯组件(22),所述方向调节结构(3)包括水平方向调节组件(31)、垂直方向调节组件(32)和倾斜角度调节组件(33),所述固定结构(4)包括水平固定组件(41)和垂直固定组件(42),所述支撑结构(5)包括支撑杆组件(51)和支撑脚组件(52),所述升降结构(6)设置在支撑杆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缆通道有限空间多层构复合作业救援系统及方法,包括牵引结构(1)、稳定结构(2)、方向调节结构(3)、固定结构(4)、支撑结构(5)和升降结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结构(1)包括绞盘组件(11)、转动机组件(12)和通气组件(13),所述稳定结构(2)包括转动稳定组件(21)和防折弯组件(22),所述方向调节结构(3)包括水平方向调节组件(31)、垂直方向调节组件(32)和倾斜角度调节组件(33),所述固定结构(4)包括水平固定组件(41)和垂直固定组件(42),所述支撑结构(5)包括支撑杆组件(51)和支撑脚组件(52),所述升降结构(6)设置在支撑杆组件(51)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通道有限空间多层构复合作业救援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盘组件(11)用于救援的复合式个人防护管进行圆周转动,投送或收纳复合式个人防护管,所述转动机组件(12)可提供电动或手动式转动力,保证救援回收力度的适中,所述通气组件(13)可为复合式个人防护管提供空气或氧气,并确保转动过程中不发生漏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通道有限空间多层构复合作业救援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结构(2)采用机械滑轮组稳定模式,所述转动稳定组件(21)在牵引结构(1)发挥作用时整套系统转动的稳定性,所述防折弯组件(22)对复合式个人防护管进行支撑,确保不发生70°以上匮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通道有限空间多层构复合作业救援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调节结构(3)根据实际使用环境,所述水平方向调节组件(31)可调节水平方向的调节功能,所述垂直方向调节组件(32)可调节垂直方向的调节功能,所述倾斜角度调节组件(33)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0°至90°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电缆通道有限空间多层构复合作业救援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4)根据电缆通道作业口入口情况,若垂直地面作业,所述水平固定组件(41)将各结构进行水平方向固定,若水平地面作业,所述垂直固定组件(42)将各结构进行垂直方向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通道有限空间多层构复合作业救援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朝阳,李孟,吴石书,孙伟光,郭凯,孙萌萌,袁永涛,全凤丽,徐国强,陈新超,张鑫,孙腾飞,杨娜娜,王栋,宫本辉,魏代坤,刁俊超,张一哲,徐超,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