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自驱动心率监测设备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13177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9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提供了一种柔性自驱动心率监测设备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PET柔性导电衬底上旋涂电子传输层;合成CsPbI<subgt;3</subgt;:RE<supgt;3+</supgt;‑SnS量子点p‑n异质结材料,并旋涂在电子传输层上;在p‑n异质结光吸收层薄膜上旋涂SnS量子点掺杂的spiro‑OMeTAD空穴传输层;在空穴传输层上蒸镀Au电极层作为收集电荷的电极;制备CsPbI<subgt;3</subgt;:RE<supgt;3+</supgt;‑SnS量子点p‑n异质结光吸收层薄膜;将原有FTO衬底更换为PET柔性导电衬底。本方案实现了柔性可穿戴自驱动钙钛矿光电传感器,其器件光探测率≥1013Jones,响应/恢复时间在μs量级,在弯折5000次后仍能保持初始光电响应的95%以上;通过探测器与LED器件集成,实现对人体健康信号的实时监测,其监测结果准确度优于市场上常见的可穿戴电子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自驱动心率监测设备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柔性可穿戴智能生物传感器因其具有连续、实时人体健康信号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可以为人体健康状况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分析,在全球受到了广泛关注。

2、然而,该方法难以实现对心率的实时监测,集成度低,且需要在外加电压作用下进行。同时,传统方法也会占用大量医疗资源,无法实现全民居家自检。虽然,具有无创、便捷、实时监测等优势的智能电子手环等可穿戴器械可以对人体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进行简单的动态监测,但是,市场上现有用于心率监测的医疗器械存在内部传感器响应灵敏度低、难以制备柔性器件等问题。此外,现有医疗器械需要在外加电压驱动下进行工作,导致生产和维护成本较高,同时限制了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自驱动心率监测设备的制备方法,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确定的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柔性自驱动心率监测设备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自驱动心率监测设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合成CsPbI3:RE3+-SnS量子点p-n异质结材料,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Ho3+掺杂CsPbI3钙钛矿量子点(PQDs),具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CsPbI3:RE3+-SnS量子点p-n异质结,具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nS量子点掺杂的spiro-OMeTAD空穴传输层的制备方法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自驱动心率监测设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合成cspbi3:re3+-sns量子点p-n异质结材料,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ho3+掺杂csp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楠徐文董斌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民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