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烯烃聚合的预聚合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用于烯烃聚合的预聚合催化剂技术

技术编号:431300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9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预聚合催化剂组分,该预聚合催化剂组分中,该预聚合催化剂组分中,烯烃聚合物的含量为1‑99wt%、钛元素含量为0.01‑10wt%、镁元素含量为0.01‑45wt%、卤素含量为0.03‑55wt%,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含量为0.01‑15wt%;所述预聚合催化剂组分分散在无水溶剂中含水量≤50ppm。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预聚合催化剂组分的制备方法以及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预聚合催化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烯烃预聚合催化剂组分,用于烯烃聚合时,具有定性能力高,产物细粉含量少的特点,特别是随着存放时间延长,催化剂活性衰减慢,有利于后续产品加工及装置的长周期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烯烃聚合催化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预聚合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用于烯烃聚合的预聚合催化剂,特别是用于丙烯均聚。


技术介绍

1、催化剂技术作为聚烯烃工业技术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对聚合的工艺控制、产品的性能特点等,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工业装置上普遍采用ziegler-natta催化剂作为聚烯烃生产的主要催化剂,该类型催化剂在用于乙烯聚合、乙烯与α-烯烃共聚或丙烯均聚时,具有高活性、良好的工艺适配性、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

2、z-n催化剂的反应机理通常认为配位-插入聚合,一般认为烯烃单体双键先与金属活性中心配位,聚烯烃产物的初始形成是在催化剂的颗粒表面由内向外生长,所以随着反应进行,聚合物颗粒逐渐变大。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物料在反应器的剧烈碰撞、输送及摩擦,容易造成破碎并在系统中产生细粉,进而对装置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长周期运行造成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于载体型球型或类球型的催化剂来说,由于催化剂颗粒强度不够,很容易在生产过程中与聚合物在管线中摩擦易破碎产生细粉。虽然工业上可以采用一定的方式来降低细粉含量,比如增加预聚合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预聚合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该预聚合催化剂组分中,烯烃聚合物的含量为1-99wt%、钛元素含量为0.01-10wt%、镁元素含量为0.01-45wt%、卤素含量为0.03-55wt%,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含量为0.01-15wt%;所述预聚合催化剂组分分散在无水溶剂中含水量≤50pp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聚合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催化剂组分中,烯烃聚合物的含量为10-70wt%、钛元素含量为0.9-3.5wt%、镁元素含量为5-20wt%、卤素含量为16-50wt%,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含量为3-10wt%;所述预聚合催化剂组分分散在无水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预聚合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该预聚合催化剂组分中,烯烃聚合物的含量为1-99wt%、钛元素含量为0.01-10wt%、镁元素含量为0.01-45wt%、卤素含量为0.03-55wt%,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含量为0.01-15wt%;所述预聚合催化剂组分分散在无水溶剂中含水量≤50pp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聚合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催化剂组分中,烯烃聚合物的含量为10-70wt%、钛元素含量为0.9-3.5wt%、镁元素含量为5-20wt%、卤素含量为16-50wt%,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含量为3-10wt%;所述预聚合催化剂组分分散在无水溶剂中含水量≤20pp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聚合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烯烃聚合物源自α烯烃和/或乙烯的聚合,和/或所述钛元素、镁元素、卤素、内给电子体化合物源自烯烃聚合催化剂;优选地,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包括球型或类球型载体催化剂、溶解析出型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中镁元素含量为1wt%-89.7wt%,钛元素含量为0.2wt%-20wt%,卤素含量为10wt%-80wt%,内给电子体含量为0.1wt%-30wt%;更优选地,所述溶解析出型催化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卤化镁溶解于含有有机环氧化合物和有机磷化合物的惰性稀释剂中,然后与含钛试剂混合,在助析出剂存在时,析出固体,析出的固体负载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后,再用含钛试剂处理,得到包括钛、镁、卤素、内给电子体的固体催化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聚合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卤化镁为二氯化镁;和/或所述有机环氧化合物包括c2~c15的脂肪族烷烃、c2~c15的烯烃、c2~c15的二烯烃、c2~c15的卤代脂肪族烯烃、c2~c15的二烯烃的氧化物、c2~c15的缩水甘油醚和c2~c15的内醚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有机环氧化合物包括环氧丁烷、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丁二烯氧化物,丁二烯双氧化物、环氧氯丙烷、环氧氯丁烷、环氧氯戊烷、甲基缩水甘油醚、二缩水甘油醚、四氢呋喃、四氢吡喃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地,所述有机环氧化合物包括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四氢呋喃、四氢吡喃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有机磷化合物包括正磷酸或亚磷酸的烃基酯或卤代烃基酯,优选地,所述有机磷化合物包括正磷酸三甲酯、正磷酸三乙酯、正磷酸三丁酯、正磷酸三戊酯、正磷酸三己酯、正磷酸三庚酯、正磷酸三辛酯、正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甲酯、亚磷酸三乙酯、亚磷酸三丁酯和亚磷酸苯甲酯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地,所述有机磷化合物包括正磷酸三丁酯、正磷酸三乙酯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惰性稀释剂包括c5~c20烷烃、c5~c20环烷烃和c6~c20芳烃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惰性稀释剂包括己烷、庚烷、辛烷、癸烷、环己烷、苯、取代或未取代的甲苯和取代或未取代的二甲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取代基独立地选自卤素、硝基、c2~c20烷烃、c5~c20环烷烃和c6~c20芳烃中的一种,更优选地,所述惰性稀释剂包括己烷、甲苯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含钛试剂为四卤化钛或其衍生物,优选地,所述含钛试剂的通式为tixn(or)4-n,其中r为c1~c20的烃基,x为卤素,n为0~4的整数,更优选地,所述含钛试剂为ticl4;和/或所述助析出剂包括有机酸酐、有机酸、醚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助析出剂包括有机酸酐、有机酸酯;更优选地,所述助析出剂包括乙酸酐、邻苯二甲酸酐、丁二酸酐、顺丁烯二酸酐、均苯四甲酸二酐、乙酸、丙酸、丁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乙酮、丙酮、二苯酮、乙醚、丙醚、丁醚、丙二酸酯、丁二酸酯、顺丁烯二酸酯、戊二酸酯、苯甲酸乙酯、2,4-戊二醇酯、3,5-庚二醇酯、3,5-戊二醇二苯甲酸酯和9,9-二苯甲羧基芴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地,所述助析出剂包括邻苯二甲酸酐、丙二酸酯、(r,r)-2,4-戊二醇酯、(s,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世雄庄庄蔡晓霞周俊领刘海涛李昌秀马吉星胡建军许景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