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防屈曲摩擦阻尼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防屈曲摩擦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1331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抗震防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屈曲摩擦阻尼器。该防屈曲摩擦阻尼器包括防屈曲耗能段位于中间,自复位摩擦耗能段位于防屈曲耗能段的两端;防屈曲耗能段包括核心钢管两端均连接有钢柱体,两根半圆形管将核心钢管包围形成套筒;两根半圆形管沿管方向连接有位置对应的钢板,两侧钢板通过螺栓连接,两侧钢板之间还设置有摩擦垫;自复位摩擦耗能段包括内摩擦板一端与钢柱体连接,外摩擦板设置有两个,通过含碟簧螺栓将外摩擦板、内摩擦板和另一个外摩擦板依次连接,通过含碟簧螺栓将外摩擦板、夹持板和另一个外摩擦板依次连接。小、中震下阻尼器没有残余变形,大震下增加屈服耗能时防屈曲约束支撑的稳定性和构件整体耗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抗震防灾,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屈曲摩擦阻尼器


技术介绍

1、消能减震技术是指把结构的某些非主要承重构件(如支撑、剪力墙、连接件等)设计成耗能构件,或在结构的某些部位(结构层之间、节点等)装设耗能装置。当出现地震时,消能器发挥作用,产生阻尼,大量消耗输入结构外部能量,从而减轻结构损伤。其中,屈曲约束支撑作为一种新型的、性能优良的耗能减震构件,具有耗能机制明确、耗能减震效果显著、性能稳定、施工安装方便的特点,成为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耗能构件。但目前的屈曲约束支撑多被设计为罕遇地震下屈服耗能,小位移下保持弹性状态,使得耗能形式比较单一。

2、为了提高屈曲约束支撑的稳定性,目前主流的技术是通过在受压杆件外部增设钢片,使其成为防屈曲约束支撑。但传统的加固方法并没有提供屈曲约束支撑额外的耗能途径,屈曲约束支撑仍存在耗能形式单一,耗能能力不高,无法满足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减震耗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屈曲摩擦阻尼器,该防屈曲摩擦阻尼器能够在小、中震下两端的自复位摩擦耗能段启动摩擦耗能的同时能够实现自复位功能,保证在小、中震下阻尼器没有残余变形;大震下中间防屈曲耗能段的摩擦耗能装置与防屈曲约束支撑同时产生耗能,增加屈服耗能时防屈曲约束支撑的稳定性和构件整体耗能能力。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屈曲摩擦阻尼器,包括防屈曲耗能段和自复位摩擦耗能段;

3、所述防屈曲耗能段位于中间,所述自复位摩擦耗能段位于所述防屈曲耗能段的两端;

4、所述防屈曲耗能段包括核心钢管、半圆形管和钢板,所述核心钢管两端均连接有钢柱体,两根所述半圆形管将核心钢管包围形成套筒;

5、两根所述半圆形管沿管方向连接有位置对应的钢板,其中一侧钢板上设有通孔,另一侧钢板上设有长通孔,两侧钢板通过螺栓连接,两侧所述钢板之间还设置有摩擦垫;

6、所述自复位摩擦耗能段包括外摩擦板、内摩擦板和夹持板,所述内摩擦板一端与钢柱体连接,所述外摩擦板设置有两个,通过含碟簧螺栓将所述外摩擦板、内摩擦板和另一个外摩擦板依次连接,通过含碟簧螺栓将所述外摩擦板、夹持板和另一个外摩擦板依次连接。

7、优选的,两根所述半圆形管的长度相等,两根所述半圆形管的长度小于核心钢管的长度;

8、两根所述半圆形管与所述核心钢管形成套筒,所述半圆形管的内侧与所述核心钢管的外表面紧密贴合。

9、进一步优选的,两根所述半圆形管分别有一端与所述钢柱体连接。

10、优选的,一侧钢板上设置的通孔为圆通孔,另一侧钢板上设有长通孔,两侧钢板通过高强螺栓连接;

11、所述圆通孔的直径与所述高强螺栓的直径相等,所述长通孔的宽度与所述高强螺栓的直径相等。

12、进一步优选的,设置有圆通孔的一侧钢板上还开设有凹槽,所述摩擦垫粘合在所述凹槽内;

13、所述凹槽和所述摩擦垫均对称分布在所述圆通孔的两侧。

14、优选的,所述外摩擦板的外侧表面为平面,内侧表面为m型,且内侧表面m型的两个凸起圆弧间有一定距离的平面间隔。

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摩擦板的m型内侧表面在两个凸起圆弧中心分别设置有圆通孔,所述圆通孔的直径与所述含碟簧螺栓的螺杆直径相同。

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摩擦板的一端设置有与外摩擦板的凸起圆弧相匹配的凹槽;

17、所述内摩擦板上设置有长通孔,所述长通孔与所述外摩擦板上的圆通孔对应设置,所述长通孔的宽度与所述含碟簧螺栓的螺杆直径相同。

1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夹持板的一端设置有与外摩擦板的凸起圆弧相匹配的凹槽;

19、所述夹持板上设置有圆通孔,所述圆通孔与所述外摩擦板上的圆通孔对应设置,所述圆通孔的宽度与所述含碟簧螺栓的螺杆直径相同。

2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摩擦板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与外摩擦板的凸起圆弧相匹配的凹槽;

21、所述夹持板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与外摩擦板的凸起圆弧相匹配的凹槽;

22、所述内摩擦板与所述夹持板之间留有间隙。

23、有益效果:

2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设置防屈曲耗能段和自复位摩擦耗能段,当遭遇中、小震时,由两端的自复位摩擦耗能段通过滑动摩擦耗能,在震后不会产生残余变形;当遭遇大震时,中间的防屈曲耗能段中,被半圆形管套住的核心钢管首先发生弹性形变,再由两侧钢板产生摩擦耗能,随着荷载的增加,最终核心钢管产生屈服耗能,该防屈曲摩擦阻尼器在震后的残余变形仍小于传统阻尼器,增加了屈服耗能时防屈曲约束支撑的稳定性和构件整体的耗能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屈曲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屈曲耗能段和自复位摩擦耗能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屈曲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半圆形管的长度相等,两根所述半圆形管的长度小于核心钢管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屈曲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半圆形管分别有一端与所述钢柱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屈曲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一侧钢板上设置的通孔为圆通孔,另一侧钢板上设有长通孔,两侧钢板通过高强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屈曲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圆通孔的一侧钢板上还开设有凹槽,所述摩擦垫粘合在所述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屈曲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摩擦板的外侧表面为平面,内侧表面为M型,且内侧表面M型的两个凸起圆弧间有一定距离的平面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屈曲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摩擦板的M型内侧表面在两个凸起圆弧中心分别设置有圆通孔,所述圆通孔的直径与所述含碟簧螺栓的螺杆直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屈曲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摩擦板的一端设置有与外摩擦板的凸起圆弧相匹配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屈曲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的一端设置有与外摩擦板的凸起圆弧相匹配的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屈曲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摩擦板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与外摩擦板的凸起圆弧相匹配的凹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屈曲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屈曲耗能段和自复位摩擦耗能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屈曲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半圆形管的长度相等,两根所述半圆形管的长度小于核心钢管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屈曲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半圆形管分别有一端与所述钢柱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屈曲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一侧钢板上设置的通孔为圆通孔,另一侧钢板上设有长通孔,两侧钢板通过高强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屈曲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圆通孔的一侧钢板上还开设有凹槽,所述摩擦垫粘合在所述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屈曲摩擦阻尼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静瑶赵桂峰马玉宏梅志豪张梦月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