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书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0933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固定书夹,包含:第一板体;第二板体,连接于第一板体;第一调整部,叠合于第一板体;第一结合组件,结合第一板体与第一调整部,用以限制第一调整部相对第一板体在第一方向上位移;及第一固定部,位于第一板体,用以固定文件。(*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固定书夹,特别是一种可调整式的固定书夹。
技术介绍
随着知识的累积与进步,记载于纸本上的纪录越来越多,相对于该门知识的书籍, 其厚度也有增加的趋势,坊间亦随处可见厚达十几公分的书籍,然随着书籍厚度的增加或 是尺寸的增加,往往造成使用者阅读上的困难。当使用者阅读厚度较厚的书籍,例如使用原文书,通常会发生在刚开始阅读或是 阅读到最后,常常会因为书本厚度的关系,导致在只有剩下几页的时候不容易固定书本,例 如厚重的原文书摊在书桌上阅读时,必须用手固定书本,以避免书本自行翻页或阖上,然如 果必须进行抄录该原文书,或是使用者暂时伸手拿取其它东西时,因为书籍的无法固定,因 而徒增使用者使用上的不便。又坊间的书籍并非有统一规格大小,各种书籍规格大小充斥于市面上,因此固定 书夹也要能适合摆放各种规格大小的书籍,以方便使用者翻阅使用,因此,如何改良固定书 夹,使其可增进在使用上的便利,是本案的创作人以及从事此相关行业的
者亟欲 改善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夹持各种规格大小的书籍,使用便 利的固定书夹。本技术提出一种固定书夹,包含第一板体;第一调整部,叠合于第一板体; 第一结合组件,结合第一板体与第一调整部,用以限制第一调整部相对第一板体在第一方 向上位移;及第一固定部,位于第一板体,用以固定文件。基此,本技术更包含第二板体,连接于第一板体;第二结合组件,结合第一 板体与第一调整部,用以限制第一调整部相对第一板体在第二方向上位移。再者,本技术更包含第二调整部,叠合于第二板体;第三结合组件,结合第 二板体与第二调整部,用以限制第二调整部相对第二板体在第一方向上位移;及第二固定 部,连接于第二调整部,用以固定文件。此外,本技术更包含第四结合组件,结合第二板体与第二调整部,用以限制 第二调整部相对第二板体在第二方向上位移。最后,本技术可藉由第一调整部相对第一板体移动,并可藉由第二调整部相 对第二板体移动,使本技术形成可夹持各种规格大小的书籍,藉以解决当书籍过大,书 夹无法适用于各种书籍的困扰。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 熟悉相关技艺者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 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附图说明41......……第二二结合组件42......……第三Ξ结合组件43......……第四结合组件50......……第--固定部51......……第二二固定部60......……第二二调整部61......……第三Ξ限位槽62......……第四限位槽70......……收纳组件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 6B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固定书夹。本技术 的固定书夹包含有第一板体10、第二板体20、第一调整部30、第一结合组件40、第一固定部 50。第一板体10为概呈矩形的片体结构,具有相对且实质上平行的二侧边,第一侧边 10a、第二侧边IOb及另外二侧边,第三侧边10c、第四侧边10d,并可于第一侧边10a、第二侧 边IOb分别设置第一滑槽11,及第三侧边10c、第四侧边IOd分别设置第二滑槽12。第一结合组件40为概呈圆形并能相互分离的柱体状,并可由第一板体10直接延 伸所形成者。在此,第一结合组件40为概呈圆形的柱体状仅为举例,第一结合组件40或可 为其它呈突起状的结构。第一调整部30为概呈矩形的片体结构,与第一板体10相叠合,且第一调整部30 设有第一限位槽31,藉由第一结合组件40嵌入第一限位槽31与第一板体10的第一滑槽 11,而结合第一板体10与第一调整部30。藉由移动第一结合组件40,使第一调整部30在 第一方向上位移,并可依照书籍规格大小调整至所须的位置,使固定书夹能适用于各种规 格大小的书籍。本技术更包含第二结合组件41,其中,第二结合组件41为概呈圆形并能相 互分离的柱体状,又第二结合组件41可为其它呈突起状的结构,但本技术并非以此为 限。又第一调整部30设置第二限位槽32,藉由第二结合组件41嵌入第二滑槽12与第二限 位槽32,使第一板体10与第一调整部30相互叠合,并藉由移动第二结合组件41,使第一调 整部30在第二方向上位移。再者,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0的侧边设置第一固定部50用以固定书籍,第一 固定部50较佳地可为夹片件,但本技术并非以此为限,凡是可用来固定书籍的固定 部,都为本技术的范畴的内。请参阅图7 10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揭露的固定书夹。本实施例与 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为包含第二板体20及侧脊部13的结构。在实施例中,第二板体20相 对于第一板体10设置,且第二板体20包含侧脊部13,侧脊部13并连接于第一板体10。其中,第二板体20为概呈矩形的片体结构,具有相对且实质上平行的二侧边,第 五侧边20a、第六侧边20b,及另外二侧边第七侧边20c、第八侧边20d,并可于侧边第五侧边 20a、第六侧边20b分别设置第三滑槽21,及第七侧边20c、第八侧边20d分别设置第四滑槽22。第三结合组件42为概呈圆形的柱体状,并可由第二板体20直接延伸所形成者。在 此,第三结合组件42为概呈圆形并能相互分离的柱体状仅为举例,第三结合组件42或可为 其它呈突起状的结构。第二调整部60为概呈矩形的片体结构,且第二调整部60设有第三限位槽61,藉由 第三结合组件42嵌入第三限位槽61与第二板体20的第三滑槽21,而结合第二板体20与 第二调整部60。藉由移动第三结合组件42,使第二调整部60在第一方向上位移,并可依照 书籍规格大小调整至所须的位置,使固定书夹能适用于各种规格大小的书籍。本技术更包含第四结合组件43,其中,第四结合组件43为概呈圆形并能相 互分离的柱体状,又第四结合组件43可为其它呈突起状的结构,但本技术并非以此为 限。又第二调整部60设置第四限位槽62,藉由第四结合组件43嵌入第四滑槽22与第四限 位槽62,使第二板体20与第二调整部60相互叠合,并藉由移动第四结合组件43,使第二调 整部60在第二方向上位移。请参阅图11 13所示,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所揭露的固定书夹。本实施例 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为第一结合组件40、第二结合组件41与第一板体10、第一调整部30 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结合组件40、第二结合组件41可由第一板体10直接延伸所 形成者,并藉由第一结合组件40嵌入第一限位槽31而结合第一板体10与第一调整部30。 及第二结合组件41嵌入第二限位槽32而结合第一板体10与第一调整部30。此外,第一结合组件40、第二结合组件41亦可由第一调整部30直接延伸所形成, 第一板体10于第一侧边10a、第二侧边IOb分别设置第一滑槽11,及第三侧边10c、第四侧 边IOd设置第二滑槽12,藉由第一结合组件40嵌入第一滑槽11与第二结合组件41嵌入第 二滑槽12,而结合第一板体10与第一调整部30。此外,前述说明的第一结合组件40、第二 结合组件41可由第一板体10或第一调整部30延伸所形成的结构仅为举例,第一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定书夹,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板体;一第一调整部,叠合于该第一板体;一第一结合组件,结合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一调整部,用以限制该第一调整部相对该第一板体在一第一方向上位移;及一第一固定部,位于该第一板体,用以固定一文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吴辰皓贺敦蔚敖英儒黄人杰林家玮
申请(专利权)人:私立中原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