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地电梯防护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0504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地电梯防护平台,包括防护组件和配重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剪叉结构和防护安全网,两组所述剪叉结构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剪叉结构的两端能够沿第二方向抵紧电梯井道的内壁,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防护安全网连接于两组剪叉结构之间;所述配重组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防护组件的一侧,且所述配重组件与所述防护组件相连。该电梯防护平台的结构简单,实施方便快捷,同时成本低、可操作性好,可防止人员或者物品掉入电梯井内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地电梯防护平台


技术介绍

1、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每一位建筑工人都面临着“四口、五临边”的安全问题。所谓“四口”是指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及通道口;所谓“五临边”是指阳台周边、楼层周边、屋面周边、跑道及斜道侧边、卸料平台侧边。这些临边洞口都是高空坠落事故的危险源,而根据近年来所发生在建筑业的“三大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事故中,高处坠落事故是发生率最高以及危险性极大的危害事故,因此,对于临边洞口或者其他危险建筑洞口的安全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2、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会预留电梯井,用于施工完成后安装电梯,由于电梯井垂直高度较高,一般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防护,以防止人员或者物品掉入电梯井内。目前对电梯井进行的防护方法一般是搭钢架方式,从地下室开始搭一直搭到顶层,中间每隔三层使用模板木铺平台,这种方式成本高,安装和拆卸所用人工工时多,占用钢管量大,钢管租用费用和模板木方使用费用都增加了这种方式的成本;另一种方式是在电梯井道内的四周打上膨胀螺钉,用膨胀螺钉固定防护网或者用膨胀螺钉固定钢管作用龙骨,用模板木或者钢丝网组成一个防护层,但这种方式在电梯井道内四周打上膨胀螺钉本身就是一个危险源,工人在打膨胀螺钉过程中属于高空作业,稍微操作不好,施工工人很容易掉落下去,发生安全事故,为此,需要提出一种建筑工地电梯防护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目前所采用的电梯井防护结构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建筑工地电梯防护平台,该防护平台的结构简单,实施方便快捷,同时成本低、可操作性好,可防止人员或者物品掉入电梯井内引发安全事故。

2、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地电梯防护平台,包括防护组件和配重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剪叉结构和防护安全网,两组所述剪叉结构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剪叉结构的两端能够沿第二方向抵紧电梯井道的内壁,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防护安全网连接于两组剪叉结构之间;所述配重组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防护组件的一侧,且所述配重组件与所述防护组件相连。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剪叉结构包括下托架、上托架、剪叉臂和接触脚;所述下托架和上托架沿电梯井道延伸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剪叉臂有四个且分成两组,两组剪叉臂沿第二方向分别布置于下托架和上托架的两端,每组中两个剪叉臂的一端分别与下托架和上托架铰接,另一端与接触脚铰接。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下托架和所述上托架在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u型槽,每组中两个剪叉臂的一端分别置于下托架和上托架的u型槽内并与其形成铰接连接。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接触脚的内侧设置有铰座,每组中两个剪叉臂的另一端交错并与接触脚内侧铰座形成铰接连接。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下托架和接触脚的内侧均设置有挂网钩,所述防护安全网的边缘网眼套接固定在挂网钩上。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剪叉结构还包括收紧螺杆,所述收紧螺杆连接于所述下托架与所述上托架之间,以调节所述下托架与所述上托架之间的间隔距离。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连接立柱和固定横杆,所述连接立柱设置于所述剪叉结构的底部,所述固定横杆沿第一方向可拆卸连接于对应的两个连接立柱之间。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配重组件包括配重端座、配重压板和配重物;所述配重端座通过连接杆与所述防护组件相连,所述配重端座上背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延伸脚;所述配重压板设置于所述延伸脚上,所述配重物设置于所述配重压板上。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配重端座和所述延伸脚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滑垫。

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接触脚上与电梯井道内壁接触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橡胶摩擦垫。

1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4、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下托架和上托架,上托架上的收紧螺杆能够通过与下托架的螺纹配合带动下托架靠近和远离上托架,通过设置的剪叉臂和接触脚,两侧的剪叉臂在下托架和上托架靠近时能够将接触脚朝外顶出,直到接触脚外壁与电梯井内壁接触,通过收紧螺杆与下托架的螺纹自锁,将接触脚与电梯井内壁压紧固定,通过设置多个挂网钩,多个挂网钩能够将防护安全网张开在两个下托架之间,在电梯井内形成防护结构,能够在上侧有物品或者人员掉落时承托缓冲,避免高空坠物,同时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下托架、上托架、剪叉臂和接触脚的剪叉结构能够伸缩抵紧电梯井内壁,无需打孔固定膨胀螺栓,拆装更加方便,并且也无需使用钢管支撑,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使用成本;

15、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连接立柱和固定横杆,连接立柱和固定横杆能够将前后两个下托架的底部连接固定,便于前后两个下托架的对齐架设,固定横杆通过螺栓连接,便于装置拆卸搬运,同时固定横杆能够根据不同的电梯井尺寸选用不同长度,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16、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配重端座,配重端座通过连接杆与前侧下托架固定连接,连接杆对应电梯门洞设置,穿过电梯门洞后将配重端座放置在楼层地面上,在下托架架设时为前侧下托架提供支撑,同时通过连接立柱和固定横杆托起后侧的下托架,使得固定横杆能够通过配重端座的配重悬空在电梯井内,工人能够在佩戴安全绳后在固定横杆上行走对前后两个收紧螺杆进行旋转操作,便于装置的架设,同时配重端座能够在两侧接触脚故障分离时,依旧能够张开防护安全网承担冲击,起到双重防护的效果,提高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地电梯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组件和配重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剪叉结构和防护安全网,两组所述剪叉结构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剪叉结构的两端能够沿第二方向抵紧电梯井道的内壁,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防护安全网连接于两组剪叉结构之间;所述配重组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防护组件的一侧,且所述配重组件与所述防护组件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地电梯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叉结构包括下托架、上托架、剪叉臂和接触脚;所述下托架和上托架沿电梯井道延伸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剪叉臂有四个且分成两组,两组剪叉臂沿第二方向分别布置于下托架和上托架的两端,每组中两个剪叉臂的一端分别与下托架和上托架铰接,另一端与接触脚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地电梯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架和所述上托架在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U型槽,每组中两个剪叉臂的一端分别置于下托架和上托架的U型槽内并与其形成铰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地电梯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脚的内侧设置有铰座,每组中两个剪叉臂的另一端交错并与接触脚内侧铰座形成铰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地电梯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架和接触脚的内侧均设置有挂网钩,所述防护安全网的边缘网眼套接固定在挂网钩上。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工地电梯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叉结构还包括收紧螺杆,所述收紧螺杆连接于所述下托架与所述上托架之间,以调节所述下托架与所述上托架之间的间隔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工地电梯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连接立柱和固定横杆,所述连接立柱设置于所述剪叉结构的底部,所述固定横杆沿第一方向可拆卸连接于对应的两个连接立柱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工地电梯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组件包括配重端座、配重压板和配重物;所述配重端座通过连接杆与所述防护组件相连,所述配重端座上背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延伸脚;所述配重压板设置于所述延伸脚上,所述配重物设置于所述配重压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工地电梯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端座和所述延伸脚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滑垫。

10.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工地电梯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脚上与电梯井道内壁接触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橡胶摩擦垫。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地电梯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组件和配重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剪叉结构和防护安全网,两组所述剪叉结构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剪叉结构的两端能够沿第二方向抵紧电梯井道的内壁,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防护安全网连接于两组剪叉结构之间;所述配重组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防护组件的一侧,且所述配重组件与所述防护组件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地电梯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叉结构包括下托架、上托架、剪叉臂和接触脚;所述下托架和上托架沿电梯井道延伸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剪叉臂有四个且分成两组,两组剪叉臂沿第二方向分别布置于下托架和上托架的两端,每组中两个剪叉臂的一端分别与下托架和上托架铰接,另一端与接触脚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地电梯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架和所述上托架在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u型槽,每组中两个剪叉臂的一端分别置于下托架和上托架的u型槽内并与其形成铰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地电梯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脚的内侧设置有铰座,每组中两个剪叉臂的另一端交错并与接触脚内侧铰座形成铰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涌笠李松李泓贾行行杨勇石占东贾子晗刘洋宋家成陈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