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煤灰空心微珠重力沉降分选柱、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1047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粉煤灰空心微珠重力沉降分选柱、系统和方法,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部垂直圆柱形筒、倒圆台形变径环、下部垂直圆柱形筒和底流收集筒;上部垂直圆柱形筒顶部为溢流出料区,上部垂直圆柱形筒中间和底部为层流分选区,倒圆台形变径环顶部内径大于底部内径,倒圆台形变径环为中部进料区,侧方设置有进料口;下部垂直圆柱形筒为紊流过渡区,下部垂直圆柱形筒内径小于上部垂直圆柱形筒内径;底流收集筒为底流沉降区,底流收集筒侧上方设置有进水口,底部设置有底流出料口,底流收集筒内径大于上部垂直圆柱形筒内径。可用于粉煤灰空心微珠的高效连续分选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粉煤灰固废处理领域,涉及一种粉煤灰空心微珠重力沉降分选柱、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1、粉煤灰是燃煤电厂燃煤产生的粉末状固体颗粒混合物,粉煤灰的大量堆放会造成粉尘污染和水土污染,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实现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大的环保意义。

2、空心微珠是粉煤灰中最具附加值的成分之一,其含量较多(30%~80%)、粒级细、密度分布范围宽(0.2-2.6g/cm3),由于其独特的球形中空结构而具有质量轻、抗压强度高、保温隔热性好、绝缘性好等特点,在保温隔热材料、泡沫材料、吸波材料、建筑材料、复合陶瓷等领域应用广泛。因此高效地分离提取空心微珠对其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3、粉煤灰粒级小,比重轻,空心微珠的分选难度大。空心微珠虽然具有空心结构,但由于粒径和壁厚的差异性,其比重分布范围宽。对于比重<1g/cm3的部分(漂珠),采用在水中漂浮沉降的方法很容易将其分选,但漂珠占比往往<1%,不具有普遍性。对于密度>1.0g/cm3的空心微珠(沉珠)的分选,则具有非常大的难度。采用偏钨酸锂,氯化锌等重盐的水溶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粉煤灰空心微珠重力沉降分选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部垂直圆柱形筒(4)、倒圆台形变径环(7)、下部垂直圆柱形筒(11)和底流收集筒(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灰空心微珠重力沉降分选柱,其特征在于,底流收集筒(13)轴线与进水口(15)之间竖直设置有挡流板(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灰空心微珠重力沉降分选柱,其特征在于,溢流出料区底部设置有卸料孔(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灰空心微珠重力沉降分选柱,其特征在于,进料口(8)数量为多个,沿倒圆台形变径环(7)周向均布,进料口(8)喷嘴采用扁嘴,喷射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煤灰空心微珠重力沉降分选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部垂直圆柱形筒(4)、倒圆台形变径环(7)、下部垂直圆柱形筒(11)和底流收集筒(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灰空心微珠重力沉降分选柱,其特征在于,底流收集筒(13)轴线与进水口(15)之间竖直设置有挡流板(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灰空心微珠重力沉降分选柱,其特征在于,溢流出料区底部设置有卸料孔(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灰空心微珠重力沉降分选柱,其特征在于,进料口(8)数量为多个,沿倒圆台形变径环(7)周向均布,进料口(8)喷嘴采用扁嘴,喷射方向为水平方向,且朝向倒圆台形变径环(7)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灰空心微珠重力沉降分选柱,其特征在于,底流收集筒(13)的直径大于上部垂直圆柱形筒(4)直径两倍以上。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装置的粉煤灰空心微珠重力沉降分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民李亚航祁超吕瑞森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