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铸焊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0405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09:47
本申请涉及模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蓄电池铸焊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固定连接在模具本体底部的冷却箱,模具本体的顶部内壁嵌入安装有导热板,导热板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导热鳍片,多个导热鳍片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与多个导热鳍片的底端接触,多个导热鳍片的内部设置有循环管,循环管呈上下双层蛇形式贯穿多个导热鳍片,本技术中,通过导热板吸热将热量传递至多个导热鳍片的内部,由循环管内部的冷却液吸收一部分热量,而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对另一部分热量进行降温,同时当循环管内部的冷气液循环至下层时,液会被半导体制冷片冷端进行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蓄电池铸焊模具


技术介绍

1、在“cn209681130u”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蓄电池铸焊的铸焊模具,包括水箱和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位于水箱的正上方……所述散热板上阵列设置有通孔。”其通过散热装置使得模具的散热效率更快,在水箱内添加冷却液,在模具本体内设置有导热板和散热片,使冷却液与导热板和散热片接触,提高冷却液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了铸焊的铸焊模具的散热效率;

2、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其通过冷却液的循环进行冷却,而在长时间反复的铸焊过程中,冷却液会不断吸热升温,导致随着时间的流逝模具内的冷却效果变差,因此,提出了一种蓄电池铸焊模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3、本
技术介绍
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在长时间反复的铸焊过程中,冷却液会不断吸热升温,导致随着时间的流逝模具内的冷却效果变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蓄电池铸焊模具。

2、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池铸焊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模具本体(1)底部的冷却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多个用于铸焊的铸焊槽(3),所述模具本体(1)的顶部内壁嵌入安装有导热板(4),所述导热板(4)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导热鳍片(5),多个所述导热鳍片(5)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6),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的冷端与多个导热鳍片(5)的底端接触,多个所述导热鳍片(5)的内部设置有循环管(7),所述循环管(7)呈上下双层蛇形式贯穿多个导热鳍片(5),所述模具本体(1)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进风口(15),所述进风口(15)的内部安装有向模具本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铸焊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模具本体(1)底部的冷却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多个用于铸焊的铸焊槽(3),所述模具本体(1)的顶部内壁嵌入安装有导热板(4),所述导热板(4)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导热鳍片(5),多个所述导热鳍片(5)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6),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的冷端与多个导热鳍片(5)的底端接触,多个所述导热鳍片(5)的内部设置有循环管(7),所述循环管(7)呈上下双层蛇形式贯穿多个导热鳍片(5),所述模具本体(1)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进风口(15),所述进风口(15)的内部安装有向模具本体(1)内部输送气流的引风扇(18),所述模具本体(1)远离进风口(15)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多个用于排出气流的散热口(20),所述模具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风板(19),多个所述散热口(20)与进风口(15)均位于所述导风板(19)的上方,所述半导体制冷片(6)的热端朝向导风板(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铸焊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架(16),所述安装架(16)的中间外壁固定安装有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业文李菊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万达蓄电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