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土壤入渗测量,具体为一种土壤入渗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1、土壤入渗特性是影响地面灌溉过程的重要因素,是地面灌溉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而土壤入渗参数是土壤入渗特性的定量表现,其测量方法是地面灌溉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2、现有的土壤入渗测量装置中,一般先通过打孔设备将地面打出需要测量深度的孔,随即通过移动蓄水罐和导水管将其插入孔内,一般导水管的出水口与孔的底面间隔为一厘米,但是现有的设备中缺少对四根支撑杆的限位和支撑,导致蓄水罐和导水管在移动时出现晃动,导致测量时装置不能平稳运行,影响测量结果。
3、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对现有技术存在缺少对四根支撑杆的限位和支撑,影响测量结果的不足和缺陷。
2、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土壤入渗测量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连接杆,每个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均开设有螺牙,所述壳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连接件,每个所述连接件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带轮,每个所述带轮的外表面均与壳体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每个所述带轮的内部均与相对应的螺牙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等距离排列的齿带一和等距离排列的齿带二,每个所述齿带一和齿带二的内壁均与相对应的带轮的外表面相啮合,每个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螺纹件,每个所述螺纹件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转动件,每个所述转动件的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支撑件。
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壳体对连接杆进
4、可选的,所述壳体的下方设有等距离排列的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均与相对应的支撑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壳体对支撑杆进行定位,并且将支撑杆与对应的支撑件连接,通过支撑件的升降带动支撑杆升降,便于通过支撑杆对四个连接杆的底端进行支撑。
6、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筒,每个所述螺纹筒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
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螺纹筒固定在连接杆的底端,并且将螺纹杆放置在螺纹筒的内部,螺纹杆的底端安装有橡胶底座,便于与地面接触,通过调整螺纹筒与螺纹杆之间的间距便于适应不同坡度的地面,并且便于更换橡胶底座。
8、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所述带轮的下方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滑动块。
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带轮对连接板进行定位,并且将滑动块放置在连接板的底面,通过连接板实现对滑动块的限位效果。
10、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滑动块的外表面均与相对应的连接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每个所述滑动块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螺栓。
1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滑动块与对应的连接杆连接,将其之间设为滑动,实现便于拆卸的效果,并且放置螺栓与滑动块连接,通过转动螺栓便于将滑动块锁死在连接杆表面的任何一处位置,进而便于调整连接板的高度。
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蓄水罐,所述蓄水罐的底端固定连通有导水管。
1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连接块放置在连接板的表面,并且安装蓄水罐与连接块固定,通过蓄水罐对导水管进行定位,并且蓄水罐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放置有橡胶塞,便于密封,蓄水罐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一根长杆。
14、进一步的,所述导水管的外表面与连接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盛放板,所述盛放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机体。
1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导水管与连接块连接,实现对导水管的限位效果,并且蓄水罐内部的长杆,与导水管和蓄水罐连接处为转动连接,长杆的底端与导水管的出水口密封放置,当长杆向上移动时,接触长杆与导水管的密封,水流通过导水管向下流去,放置盛放板并且安装机体,便于对机体支撑。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7、1、本技术通过设置带轮、齿带一、齿带二、螺纹件、转动件等部件,移动支撑件带动转动件在连接杆表面滑动,此时通过转动件与螺纹件之间的螺纹连接将对应的支撑件固定在连接杆的表面,通过支撑杆对连接杆的底端进行支撑,移动壳体与连接杆滑动,此时转动连接件带动带轮转动,带轮通过与齿带一和齿带二的啮合带动其余的带轮转动,此时带轮与螺牙啮合,将壳体固定在连接杆的顶端,通过对连接杆的顶端和底端的支撑保证整体设备能够稳定运行,防止出现连接杆出现晃动等不稳定现象,影响测量效率。
18、2、本技术通过设置螺纹筒、螺纹杆、连接板、滑动块、螺栓等部件,将螺纹杆底端的橡胶底座放置在地面,转动对应的螺纹杆与螺纹筒连接,通过调节螺纹杆与螺纹筒之间的间距,便于适应不同坡度的地面,提升装置的适应性,移动连接板带动滑动块与连接杆的表面滑动,移动至指定位置,转动螺栓将滑动块锁死在连接杆的表面,便于调整连接板在连接杆表面的位置,并且便于拆卸连接板,实现便于运输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壤入渗测量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连接杆(2),每个所述连接杆(2)的外表面均开设有螺牙(3),所述壳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连接件(4),每个所述连接件(4)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带轮(5),每个所述带轮(5)的外表面均与壳体(1)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每个所述带轮(5)的内部均与相对应的螺牙(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等距离排列的齿带一(6)和等距离排列的齿带二(7),每个所述齿带一(6)和齿带二(7)的内壁均与相对应的带轮(5)的外表面相啮合,每个所述连接杆(2)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螺纹件(8),每个所述螺纹件(8)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转动件(9),每个所述转动件(9)的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支撑件(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入渗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下方设有等距离排列的支撑杆(11),每个所述支撑杆(11)的两端均与相对应的支撑件(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入渗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杆(2)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入渗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带轮(5)的下方设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滑动块(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土壤入渗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滑动块(15)的外表面均与相对应的连接杆(2)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每个所述滑动块(15)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螺栓(1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土壤入渗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7),所述连接块(1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蓄水罐(18),所述蓄水罐(18)的底端固定连通有导水管(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土壤入渗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19)的外表面与连接块(17)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4)的底面固定安装有盛放板(20),所述盛放板(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机体(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入渗测量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连接杆(2),每个所述连接杆(2)的外表面均开设有螺牙(3),所述壳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连接件(4),每个所述连接件(4)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带轮(5),每个所述带轮(5)的外表面均与壳体(1)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每个所述带轮(5)的内部均与相对应的螺牙(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等距离排列的齿带一(6)和等距离排列的齿带二(7),每个所述齿带一(6)和齿带二(7)的内壁均与相对应的带轮(5)的外表面相啮合,每个所述连接杆(2)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螺纹件(8),每个所述螺纹件(8)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转动件(9),每个所述转动件(9)的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支撑件(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入渗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下方设有等距离排列的支撑杆(11),每个所述支撑杆(11)的两端均与相对应的支撑件(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入渗测量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诗浩,张宁宁,严加坤,雷衡,李博洋,雷昕哲,俞长荣,丁璞田,代雯雯,刘翠英,
申请(专利权)人:榆林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