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雾化芯的电子雾化装置以及电子雾化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10335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09:46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多雾化芯的电子雾化装置以及电子雾化设备。上述的基于多雾化芯的电子雾化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雾化芯。雾化芯包括雾化壳体、中心管、导液件和发热件,中心管连接于雾化壳体形成储液腔和雾化通道,导液件分别与储液腔和雾化通道连通,发热件连接于导液件并与雾化通道连通,两个雾化通道同轴设置并相连通,雾化芯的发热件的功率为6w~9w,雾化芯的发热件的孔隙率为50%~56%,雾化芯的雾化通道的体积为1.2ml~1.8ml。上述的基于多雾化芯的电子雾化装置在确保多雾化介质的雾化输出,且多雾化介质雾化形成的气溶胶具有较好的混合效果的基础上,能较好地减少冷凝液的产生,进而能较好地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雾化,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多雾化芯的电子雾化装置以及电子雾化设备


技术介绍

1、市面上为了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较多使得多个雾化芯配置于一电子雾化装置上,进而实现了多雾化介质搭配使用,如申请号为202021570006.x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其使得至少两组所述雾化组件同轴设置在一个雾化通道内,如此实现了多雾化介质的雾化输出,并且提高了多雾化介质雾化形成的气溶胶的混合效果;又如申请号为201480075351.7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其使得至少两个所述雾化组件同轴设置,相邻的所述雾化组件的烟雾通道相互连通,如此也实现了多雾化介质的雾化输出,并且也提高了多雾化介质雾化形成的气溶胶的混合效果,但上述两种电子雾化装置,其气溶胶输出的通道较长,尤其是处于远离吸嘴位置的雾化芯,其雾化形成的气溶胶输出时需要经过较长的通道而到达吸嘴,如此会造成气溶胶的冷凝加剧,进而较大地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在确保多雾化介质的雾化输出,且多雾化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雾化芯的电子雾化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雾化芯,每一所述雾化芯包括雾化壳体、中心管、导液件和发热件,所述中心管连接于所述雾化壳体形成储液腔和雾化通道,所述导液件和所述发热件均设置于所述雾化通道内,所述导液件连接于所述中心管并分别与所述储液腔和所述雾化通道连通,所述发热件连接于所述导液件并与所述雾化通道连通,两个所述雾化芯的所述雾化壳体连接,且两个所述雾化芯的所述雾化通道同轴设置并相连通,其一所述雾化芯的所述雾化壳体用于与吸嘴连接,且所述吸嘴与对应的所述雾化芯的所述雾化通道连通,其特征在于,远离所述吸嘴的所述雾化芯的所述发热件的功率为6w~9w,远离所述吸嘴的所述雾化芯的所述发热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雾化芯的电子雾化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雾化芯,每一所述雾化芯包括雾化壳体、中心管、导液件和发热件,所述中心管连接于所述雾化壳体形成储液腔和雾化通道,所述导液件和所述发热件均设置于所述雾化通道内,所述导液件连接于所述中心管并分别与所述储液腔和所述雾化通道连通,所述发热件连接于所述导液件并与所述雾化通道连通,两个所述雾化芯的所述雾化壳体连接,且两个所述雾化芯的所述雾化通道同轴设置并相连通,其一所述雾化芯的所述雾化壳体用于与吸嘴连接,且所述吸嘴与对应的所述雾化芯的所述雾化通道连通,其特征在于,远离所述吸嘴的所述雾化芯的所述发热件的功率为6w~9w,远离所述吸嘴的所述雾化芯的所述发热件的孔隙率为50%~56%,远离所述吸嘴的所述雾化芯的所述雾化通道的体积为1.2ml~1.8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雾化芯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吸嘴的所述雾化芯的所述发热件的功率为8w~12w,靠近所述吸嘴的所述雾化芯的所述发热件的孔隙率为55%~62%,靠近所述吸嘴的所述雾化芯的所述雾化通道的体积为0.8ml~1.2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雾化芯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雾化芯的所述中心管开设有导液孔,所述导液孔分别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宁张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乐享创新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