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及石油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颗粒诱导的射流式气泡发生器。
技术介绍
1、相较于直径大于1000微米的宏气泡,直径在1~1000微米的微气泡具有较小的尺寸、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含气率、在液相中停留时间较长和较好的表面吸附性等优点,多方面性能较为优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工业清洗、废水处理和矿物浮选等领域。
2、目前微气泡的产生方法包括:电化学法、机械搅拌法、流体力学法等。电化学法通过电化学反应电解液体中的电解质产生气体,形成微气泡。电化学法通过控制电流对微气泡的生成进行高精度控制,但由于电化学反应于电极表面进行,难以大规模生产且反应条件刻苦。机械搅拌法通过机械搅拌使液体产生强烈的漩涡运动和剪切作用生成并破碎气泡。机械搅拌法通过控制机械搅拌即可控制微气泡的生成,操作简单且成本较低,但需要电力驱动机械设备,能耗较高,且存在设备磨损问题需要对搅拌设备定期检修。流体力学法通过控制流体流动变化与压力波动,使气相从液相中析出,产生微气泡。流体力学法通过控制流体参数可对气泡的生成进行高精度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颗粒诱导的射流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壳体2、进口盖板1与出口盖板3,所述管道壳体1内设双层管道,包括射流泵主流管道与颗粒循环管道,所述颗粒循环管道增设了混合腔室27,所述混合腔室27与射流泵主流管道的吸入室21与出口管25相互连通,形成了管道壳体内的颗粒循环管道;所述进口盖板1与射流泵主流管道相互连接,主流方向为同一轴线;所述进口盖板流体出口端12可拆卸安装喷嘴13,用于喷出高速流体,带动装置内部颗粒循环;所述出口盖板3与射流泵主流管道相互连接,主流方向为同一轴线,用于喷出微气泡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颗粒诱导的射流式气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颗粒诱导的射流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壳体2、进口盖板1与出口盖板3,所述管道壳体1内设双层管道,包括射流泵主流管道与颗粒循环管道,所述颗粒循环管道增设了混合腔室27,所述混合腔室27与射流泵主流管道的吸入室21与出口管25相互连通,形成了管道壳体内的颗粒循环管道;所述进口盖板1与射流泵主流管道相互连接,主流方向为同一轴线;所述进口盖板流体出口端12可拆卸安装喷嘴13,用于喷出高速流体,带动装置内部颗粒循环;所述出口盖板3与射流泵主流管道相互连接,主流方向为同一轴线,用于喷出微气泡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颗粒诱导的射流式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盖板3与管道壳体2间增设滤网31,防止颗粒流出并筛选流出混合液的气泡大小,所述滤网31反倾斜进行安装,用于分流部分水流进入颗粒循环管道,使管道壳体2内充满流体,并引导颗粒进入颗粒循环管道,所述滤网31倾斜安装角度为5~15°,所述滤网31孔径为0.05~0.1mm,用于破碎较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传豪,董梦雪,徐茂森,牟成琪,牟介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