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双作用力快速响应自适应变速总成及电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1、电动车辆运转首先取决于电驱动系统,电驱动系统己实现了机械和电驱动功率部件的深度融合,是行驶的核心部件,是给电动车辆提供动力所需要的一切装置。电驱动系统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驱动电机、变速器、功率变换器和控制器。其性能和效率直接影响电动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和舒适性。驱动电机和变速器的尺寸、重量也会影响到电动车的整体效率。功率变换器和控制器则对电动汽车的安全可靠运行有很大关系。
2、电驱动系统仅装减速传动虽然能使电动机产生的扭矩输出直接顺畅,却无法同时兼顾纯电动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这是因为行驶过程中驱动电机多数工作情况下无法处于高效率工作点,尤其是在最高或最低车速以及低负荷条件下,由于减速传动比大,速度到达极限之后没有提升空间,造成电动车辆巡航状态也处于较高的转速临界点,速度受到制约,效率一般会降至60-70%以下,功率损耗较大,高速经济性不高,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与舒适性差,严重浪费了车载电能,而减少续驶里程。另外,仅装减速传动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作用力快速响应自适应变速总成,包括主轴、自适应凸轮离合机构和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凸轮离合机构包括能够相对转动地套装在主轴上的轴套、均能够相对转动地沿轴向依次套装在轴套上的二级从动齿轮、中间传动套、内锥套、内锥套小托环和内锥套大托环、同步转动地套装在轴套上的端面凸轮套以及摩擦配合地套装在内锥套外的外锥套,所述端面凸轮套位于内锥套小托环远离内锥套大托环的一端,且端面凸轮套与内锥套小托环的相邻端面之间均构成第一端面凸轮副,所述中间传动套的两端端面分别与二级从动齿轮和内锥套的相邻端面之间均构成第二端面凸轮副,所述中间传动套、内锥套和内锥套小托环均能够沿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作用力快速响应自适应变速总成,包括主轴、自适应凸轮离合机构和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凸轮离合机构包括能够相对转动地套装在主轴上的轴套、均能够相对转动地沿轴向依次套装在轴套上的二级从动齿轮、中间传动套、内锥套、内锥套小托环和内锥套大托环、同步转动地套装在轴套上的端面凸轮套以及摩擦配合地套装在内锥套外的外锥套,所述端面凸轮套位于内锥套小托环远离内锥套大托环的一端,且端面凸轮套与内锥套小托环的相邻端面之间均构成第一端面凸轮副,所述中间传动套的两端端面分别与二级从动齿轮和内锥套的相邻端面之间均构成第二端面凸轮副,所述中间传动套、内锥套和内锥套小托环均能够沿轴套轴向移动,所述内锥套小托环具有径向延伸的第一支撑盘,所述内锥套大托环具有径向延伸的第二支撑盘,所述内锥套环绕在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外,所述第一支撑盘的外周面与内锥套的内周面花键配合,所述内锥套和第一支撑盘之间弹性地支承有第一弹性元件组,所述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之间弹性地支承有第二弹性元件组,所述中间传动套上能够相对转动地套装有与外锥套同步转动的动力输入套,该动力输入套上具有一级主动齿,所述主轴上同步转动地套装有与外锥套同轴固连的端盖,所述轴套上成型有动力输出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作用力快速响应自适应变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组的刚度系数大于或等于第一弹性元件组的刚度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作用力快速响应自适应变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上安装有用于调节第一弹性元件组和第二弹性元件组预紧力的预紧力调节组件,该预紧力调节组件包括均能够相对转动地套装在主轴上的扭矩标定内轴承托圈和扭矩标定调整垫圈、与主轴螺纹配合的扭矩标定螺母、能够拆卸地安装在主轴上的轴用弹性挡圈以及多根能够轴向移动地穿设在端盖上的扭矩标定顶杆,各扭矩标定顶杆均与主轴平行,并沿周向分布在主轴的周围,所述扭矩标定内轴承托圈和扭矩标定调整垫圈分别抵接在各扭矩标定顶杆的内外两端,所述扭矩标定内轴承托圈远离各扭矩标定顶杆的一端端面支承在内锥套大托环上,所述扭矩标定螺母与扭矩标定调整垫圈远离各扭矩标定顶杆的一端端面抵接,所述轴用弹性挡圈与扭矩标定螺母远离扭矩标定调整垫圈的一端端面抵接,以锁止扭矩标定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作用力快速响应自适应变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上固定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荣生,邓鑫涛,邓天仪,邓云帆,梁稚子,薛菲,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智主传动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