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9551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09:41
本申请适用于移动机器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移动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包括:移动机器人包括:外壳部;雷达部,雷达部包括底座组件、上盖组件和激光测距组件,底座组件与上盖组件连接,底座组件与上盖组件之间共同限定出容纳腔,激光测距组件安装在容纳腔内;其中,上盖组件的至少部分与外壳部一体成型,或,底座组件的至少部分与外壳部一体成型。本申请所提供的移动机器人通过将上盖组件或底座组件设置为至少部分与外壳部一体成型,能够有效的提高移动机器人的结构集成度,并减小雷达部对外壳部内部空间的占用,同时还能使移动机器人具有更小的凸出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移动机器人,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移动机器人。


技术介绍

1、移动机器人是一种由传感器、遥控操作器和自动控制器等机构组成的具有移动功能的机器人。能代替人在危险或恶劣环境下进行作业,比一般机器人有更大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分为地面、空中、水面和水下移动机器人,其移动机构有轮式、履带式、足式、混合式、特殊式等类型。

2、现有的移动机器人,通过设置激光雷达来对周边环境进行检测。然而,现有的激光雷达的设置方式,使得移动机器人存在高度过大以及内部空间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机器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移动机器人的高度过大以及内部空间不足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包括:外壳部;雷达部,雷达部包括底座组件、上盖组件和激光测距组件,底座组件与上盖组件连接,底座组件与上盖组件之间共同限定出容纳腔,激光测距组件安装在容纳腔内;其中,上盖组件的至少部分与外壳部一体成型,或,底座组件的至少部分与外壳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器人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2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221),所述底座组件(2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11),所述移动机器人还包括连接件(40),所述连接件(40)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221)与所述第二连接孔(211)中的一者上,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221)与第二连接孔(211)中的另一者连接,以使所述底座组件(21)连接在所述上盖组件(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221)的朝向所述底座组件(21)的一端敞开,所述第一连接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器人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2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221),所述底座组件(2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11),所述移动机器人还包括连接件(40),所述连接件(40)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221)与所述第二连接孔(211)中的一者上,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221)与第二连接孔(211)中的另一者连接,以使所述底座组件(21)连接在所述上盖组件(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221)的朝向所述底座组件(21)的一端敞开,所述第一连接孔(221)的远离所述底座组件(21)的一端封闭,所述连接件(40)穿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孔(211)上,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221)的敞开的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21)的靠近所述上盖组件(22)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上盖组件(22)的靠近所述底座组件(21)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上盖组件(22)和所述底座组件(21)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配合进行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器人还包括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测距组件(23)与所述上盖组件(22)在横向上相对设置,且均凸出于所述外壳部(10)的靠近外部环境的一侧,所述上盖组件(22)至少部分透光,以使所述激光测距组件(23)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富文孙志全郭盖华周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乐动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