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生产用内板件模具。
技术介绍
1、内板件是现代汽车中众多零部件的一类,而内板件通常采用冲压模具进行加工制作。
2、经检索,公告号为cn209407215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汽车生产用内板件模具,包括上模座,所述上模座底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上模导向杆,所述上模导向杆的底端活动套接有下模导向杆,所述下模导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模座,所述上模座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位于两个上模导向杆之间的修边刀架,所述修边刀架的数量为两个。该汽车生产用内板件模具,通过定位套、顶杆、顶板和凹槽之间的配合使下模活动压块在两个下模固定压块之间移动,从而将内板件部分顶出,从而可以轻松的将内板件取出,这样解决了人工难以伸手取件的麻烦,且防止了人工取件造成的安全隐患,同时快速的取出也节约了取件时间,使得生产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3、该专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内板件模具不具备将成品顶出的功能,通常采用人工伸手到模具里面取件,从而造成了取件困难,再是现有的内板件模具不具备对内板件修边的结构,人工修边存在美观不足的现象。
4、但是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当下模活动压块恢复原位后只能将冲压后的内板件从固定块的内部顶出,因此依旧需要工人手动将其冲下模活动压块上取下,因此导致作业环境的安全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生产用内板件模具,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下模活动压块只能将冲压后的内板件从固定块的内部顶出,因此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生产用内板件模具,包括上支板和下支板,所述上支板处于下支板的上方,所述下支板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下模,所述上支板底面的中部设置有上模,所述上支板底面的后侧转动连接有斜杆,所述下支板顶面的后侧转动连接有摇板,所述摇板后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斜杆的底部转动连接在侧板的中部,所述摇板前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下支板顶面的两侧均设置有驱动组件。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4、所述下支板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下模底面的中部,所述下模底面的中部两侧均匀固定连接有滑杆,两侧所述滑杆分别滑动连接在下支板中部的两侧。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6、所述滑杆的中部开设有通孔,且所述下模的内部设置有空腔,且所述通孔和所述空腔相互连通。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下支板顶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下连接板,所述摇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下连接板的中部。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上支板底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板,所述斜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卡杆,所述上卡杆转动连接在上连接板的内部。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斜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卡杆,所述下卡杆转动连接在侧板的中部,且所述上卡杆和下卡杆均设置为横向的t形。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二伸缩杆和导向杆,所述第二伸缩杆固定连接在下支板的底面,所述第二伸缩杆的输出端和导向杆的顶部均固定连接在上支板的底面,且所述导向杆的底部滑动连接在下支板的中部一侧。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下支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且所述导向杆贯穿下支板后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
17、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本技术中,通过驱动组件可带动上支板上移,此时可上支板可拉动斜杆上移,此时可拉动摇板进行旋转,进而带动推板移动至固定块的顶部,此时可将露出的内板件退出,使其从固定块上移出,进而避免手动拉出内板件的现象,进而提高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19、2、本技术中,通过驱动第一伸缩杆伸出输出端,此时可将下模顶出,并且通过滑杆可对下模的运动方向进行引导,通过在滑杆的中部开设有通孔,在下模的内部设置有空腔,而通孔和空腔相互连通,因此可使冷水沿着滑杆进入下模的内部,进而可对下模进行降温,避免热量的堆积,从而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生产用内板件模具,包括上支板(1)和下支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板(1)处于下支板(2)的上方,所述下支板(2)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的内部设置有下模(4),所述上支板(1)底面的中部设置有上模(5),所述上支板(1)底面的后侧转动连接有斜杆(6),所述下支板(2)顶面的后侧转动连接有摇板(7),所述摇板(7)后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侧板(8),所述斜杆(6)的底部转动连接在侧板(8)的中部,所述摇板(7)前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板(9),所述下支板(2)顶面的两侧均设置有驱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生产用内板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板(2)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10),所述第一伸缩杆(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下模(4)底面的中部,所述下模(4)底面的中部两侧均匀固定连接有滑杆(11),两侧所述滑杆(11)分别滑动连接在下支板(2)中部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生产用内板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11)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2),且所述下模(4)的内部设置有空腔(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生产用内板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板(2)顶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下连接板(14),所述摇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15),所述转轴(15)转动连接在下连接板(14)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生产用内板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板(1)底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板(16),所述斜杆(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卡杆(17),所述上卡杆(17)转动连接在上连接板(16)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生产用内板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卡杆(18),所述下卡杆(18)转动连接在侧板(8)的中部,且所述上卡杆(17)和下卡杆(18)均设置为横向的T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生产用内板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二伸缩杆(19)和导向杆(20),所述第二伸缩杆(19)固定连接在下支板(2)的底面,所述第二伸缩杆(19)的输出端和导向杆(20)的顶部均固定连接在上支板(1)的底面,且所述导向杆(20)的底部滑动连接在下支板(2)的中部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生产用内板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板(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腿(21),所述支腿(21)的顶部开设有滑槽(22),且所述导向杆(20)贯穿下支板(2)后滑动连接在滑槽(22)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生产用内板件模具,包括上支板(1)和下支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板(1)处于下支板(2)的上方,所述下支板(2)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的内部设置有下模(4),所述上支板(1)底面的中部设置有上模(5),所述上支板(1)底面的后侧转动连接有斜杆(6),所述下支板(2)顶面的后侧转动连接有摇板(7),所述摇板(7)后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侧板(8),所述斜杆(6)的底部转动连接在侧板(8)的中部,所述摇板(7)前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板(9),所述下支板(2)顶面的两侧均设置有驱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生产用内板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板(2)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10),所述第一伸缩杆(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下模(4)底面的中部,所述下模(4)底面的中部两侧均匀固定连接有滑杆(11),两侧所述滑杆(11)分别滑动连接在下支板(2)中部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生产用内板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11)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2),且所述下模(4)的内部设置有空腔(13),且所述通孔(12)和所述空腔(13)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生产用内板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板(2)顶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怡梦,潘昊旸,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盛世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