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型飞行器,具体为一种可变弯度纳型智能旋翼及其测试装置和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1、纳型飞行器(nano air vehicle)以其微小的体积、轻巧的重量和出色的机动能力而著称。采用旋翼布局的纳型飞行器具备悬停和垂直起降的能力,其低速飞行性能出色,使其在军事侦察、灾害响应和环境监测等多种应用中具有极高的适用性。
2、对于纳型无人飞行器,其飞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旋翼推力控制方法:桨毂变距方法和转速调节方法,前者由于其结构复杂且重量大,后者由于改变旋翼驱动电机的转速会导致能量转化效率急剧降低,使这两种方法应用于纳型飞行器时会损害其飞行性能。
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主动变形桨叶成为一种探索方向:通过先进的材料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桨叶形状的实时调整,用于提高飞行器的性能和效率,同时增强其操纵性和适应不同飞行条件的能力。传统的变形机翼采用机械液压系统,旨在通过改变机翼后掠角适应不同的飞行工况。
4、智能材料的出现为主动变形桨叶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些材料具有自驱动、自感知和自适应的能力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弯度纳型智能旋翼,其特征在于,包括旋翼(1),所述旋翼(1)包括两片连接在转轴上的桨叶,每片所述桨叶包括主结构(2),所述主结构(2)上表面覆盖有驱动器(4),所述驱动器(4)包括电活性聚合物(16)和位移约束(17),电活性聚合物(16)通过位移约束(17)固定在第一主结构(2)上表面,所述主结构(2)下表面开设有槽体,所述槽体内设置有填充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弯度纳型智能旋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活性聚合物(16)上下表面均连接有导线,分别连接电源的正负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弯度纳型智能旋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弯度纳型智能旋翼,其特征在于,包括旋翼(1),所述旋翼(1)包括两片连接在转轴上的桨叶,每片所述桨叶包括主结构(2),所述主结构(2)上表面覆盖有驱动器(4),所述驱动器(4)包括电活性聚合物(16)和位移约束(17),电活性聚合物(16)通过位移约束(17)固定在第一主结构(2)上表面,所述主结构(2)下表面开设有槽体,所述槽体内设置有填充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弯度纳型智能旋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活性聚合物(16)上下表面均连接有导线,分别连接电源的正负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弯度纳型智能旋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一端与主结构(2)的一端重合,槽体开设方向与主结构(2)下表面长度方向一致,槽体长度大于主结构(2)下表面长度的一半。
4.一种可变弯度纳型智能旋翼特性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6),所述支架(6)外壁设置有六分量天平(13),所述支架(6)内表面上连接有导电滑环(5),所述六分量天平(13)和导电滑环(5)设置在支架(6)的对侧侧壁上,所述导电滑环(5)上连接有旋翼转轴(8),所述旋翼转轴(8)上连接有电机(10),电机(10)固定在设置有六分量天平(13)的支架(6)侧壁的内壁上,所述支架(6)内设置有转速传感器(11),转速传感器(11)和六分量天平(13)与计算机(1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变弯度纳型智能旋翼特性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滑环(5)内设置有电源(14),所述电机(10)内设置有直流稳压电源(1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变弯度纳型智能旋翼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杜昊炜,康子晗,党天骄,董龙雷,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