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催化系统小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0926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臭氧催化系统小试装置,包括:催化单元、液体传输单元、气体处理单元,所述催化单元内部可发生催化反应,液体传输单元连通设置在催化单元的两侧,所述气体处理单元连通设置在催化单元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催化单元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有提供催化反应的空腔,且其顶端设有开口,用于所述催化单元的清洗和维修;盖板,放置在外壳的顶端,密封所述开口;承托盘,用于承托催化层,所述承托盘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纱网,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于外壳高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处,其平行于外壳的底面固定在外壳的内壁上,且其尺寸与外壳的底面一致;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设有若干第一流通孔;所述纱网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臭氧催化系统小试装置


技术介绍

1、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表示在强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或高锰酸钾等氧化剂氧化一升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量,可大致表示污水中的有机物量。cod是指标水体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反应出水体的污染程度。

2、目前,污水处理领域cod的处理技术,主要为生物、物理(活性炭吸附技术)、化学(化学氧化技术、臭氧氧化技术等)几大类,其中,臭氧氧化技术具有流程简单、臭氧制备方便、操作灵活、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其原理主要是臭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氧化有机物的过程,由o3分解产生的·oh作为强氧化剂,几乎无选择性地和污水中所有的污染物发生反应,将污染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断链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最终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备受重视,尤其是在污水深度处理领域,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和色度的脱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现有关于臭氧催化系统的专利技术技术主要是以工程应用为主,而对于工程设计来说,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臭氧催化系统小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催化单元、液体传输单元、气体处理单元,所述催化单元内部可发生催化反应,液体传输单元连通设置在催化单元的两侧,所述气体处理单元连通设置在催化单元的顶端和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催化系统小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层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尺寸和第一支撑板的尺寸一致,且其表面设有若干第二流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催化系统小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侧壁底部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为催化单元的进料口;所述外壳的侧壁顶部设有第三通孔,为催化单元的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催化系统小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催化单元、液体传输单元、气体处理单元,所述催化单元内部可发生催化反应,液体传输单元连通设置在催化单元的两侧,所述气体处理单元连通设置在催化单元的顶端和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催化系统小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层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尺寸和第一支撑板的尺寸一致,且其表面设有若干第二流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催化系统小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侧壁底部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为催化单元的进料口;所述外壳的侧壁顶部设有第三通孔,为催化单元的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的位置高度差与污水在所述催化单元中的停留时间成正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臭氧催化系统小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第三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对向侧壁上,且所述第三通孔距离外壳的顶端距离大于5c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臭氧催化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港归董志强杨君程占伟高伟谭咏尚宝平刘子扬宋虎远彭斯涵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