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储层内颗粒物运移、沉降过程的可视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08693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煤层气开采领域,尤其是一种模拟储层内颗粒物运移、沉降过程的可视化装置,包括实验装置,所述实验装置包括模拟舱、注入系统和实时监测系统,模拟舱包括上管道、下管道,下管道通过可拆卸结构安装在上管道的下方,且模拟舱的外侧设有围压系统和加热装置,所述注入系统分为气体注入装置和液体注入装置,气体注入装置包括高压气瓶,高压气瓶出口通过输送管道与压力泵联通,压力泵出口通过输送管道与截止阀联通,截止阀通过输送管道与模拟舱联通,液体注入装置包括混合箱。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时观察、监测储层内不同粒度的颗粒物在不同流速下的运移路径、沉降位置、沉降速度和沉降量等动态规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一机多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层气开采,尤其涉及一种模拟储层内颗粒物运移、沉降过程的可视化装置


技术介绍

1、我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加大,以煤层气、页岩气等为主的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技术发展迅速。我国大多数含煤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导致煤层中构造煤发育,形成大量的原生煤粉。同时,在煤层气排水降压采气等开发过程中,由于煤岩的弹性模量较小,泊松比低,脆性易碎等自身特殊的力学性质的影响,在应力改变、生产压差及流体作用等条件下易发生破碎并形成大量次生煤粉、煤泥、煤焦及其他固相颗粒。一方面,以煤粉为主的固体颗粒随流体在煤岩裂隙中运移过程时,易聚集成团沉积在裂隙通道中,造成原有裂隙和压裂空隙堵塞,降低裂缝的导流能力。另一方面,大量固体颗粒进入煤层气井排采设备,容易造成埋泵、卡泵等事故,严重影响煤层气的产出。因此,探究煤粉运移、沉降规律是煤粉防治保障煤层气井高效稳定排采的前提。

2、近年来,为研究煤粉在裂隙中的运移、沉降规律,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理论及实验研究。但前人的研究均是基于无法直接观测的“黑箱模型”的物理模拟实验,只能观察到实验结束后的煤粉沉积结果,无法直接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储层内颗粒物运移、沉降过程的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实验装置,所述实验装置包括模拟舱、注入系统和实时监测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储层内颗粒物运移、沉降过程的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道(1)、下管道(2)内均自带标尺(3),上管道仿照储层实际渗流通道,设置为粗糙、不均匀的裂隙管路;下管道(2)内设有薄片(6a),薄片(6a)上设有支架(6b),支架(6b)卡设在固定凹槽(6c)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储层内颗粒物运移、沉降过程的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压系统(4)包括压力传感器(13c)、截止阀(12e)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储层内颗粒物运移、沉降过程的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实验装置,所述实验装置包括模拟舱、注入系统和实时监测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储层内颗粒物运移、沉降过程的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道(1)、下管道(2)内均自带标尺(3),上管道仿照储层实际渗流通道,设置为粗糙、不均匀的裂隙管路;下管道(2)内设有薄片(6a),薄片(6a)上设有支架(6b),支架(6b)卡设在固定凹槽(6c)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储层内颗粒物运移、沉降过程的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压系统(4)包括压力传感器(13c)、截止阀(12e)和围压泵(15),且围压压力60mpa,加热装置(5)为可拆卸柔性加热套,控温范围为室温-1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储层内颗粒物运移、沉降过程的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舱的输入口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注入系统的气体注入和液体注入的输出端,两个输送管道上分别安装有截止阀(12c)、截止阀(12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储层内颗粒物运移、沉降过程的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舱的另一侧安装有排气管和排液管,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东孙泽源潘雨梁冀海军张硕韩磊孙天玉卫强强王紫襄霍福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