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相关,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用智能型辅助理疗装置。
技术介绍
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肺内原因和/或肺外原因引起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因高病死率而备受关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繁多,不同病因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也各有不同。临床表现多呈急性起病、呼吸窘迫,以及难以用常规氧疗纠正的低氧血症等;目前,国际上多采用“柏林定义”对ards作出诊断及严重程度分层,并需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俯卧位通气是ards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之一。智能型辅助设备可以帮助患者安全、舒适地完成俯卧位通气,减少人工操作的复杂性和风险。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用智能型辅助理疗装置存在如下缺陷:
2、1、现有技术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用智能型辅助理疗装置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要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一般需要5-6名护士进行翻身摆放体位。对于传染性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则需6-7位穿着二级防护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费时费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用智能型辅助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0),所述支撑框架(10)的上端固定设有床板(17),所述床板(17)的内部一侧设有滑槽(30),所述滑槽(30)的内部水平滑动设有移动板(20),所述移动板(20)上设有翻身组件,所述支撑框架(10)的下端固定设有四个万向轮(11),所述床板(17)的两端对称固定设有第一立板(18)与第二立板(19);所述翻身组件包括翻身板(21),所述翻身板(21)的一侧与所述移动板(20)的上部转动接触,所述移动板(20)的下侧固定设有壳体(33),所述壳体(33)的内部设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的上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用智能型辅助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0),所述支撑框架(10)的上端固定设有床板(17),所述床板(17)的内部一侧设有滑槽(30),所述滑槽(30)的内部水平滑动设有移动板(20),所述移动板(20)上设有翻身组件,所述支撑框架(10)的下端固定设有四个万向轮(11),所述床板(17)的两端对称固定设有第一立板(18)与第二立板(19);所述翻身组件包括翻身板(21),所述翻身板(21)的一侧与所述移动板(20)的上部转动接触,所述移动板(20)的下侧固定设有壳体(33),所述壳体(33)的内部设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的上侧设有升降板(38),所述升降板(38)的上侧固定设有第一气囊(39),所述第一气囊(39)的上侧与所述翻身板(21)的下侧之间连接设有若干第二气囊(40),所述第一气囊(39)的内部一侧与气泵连接设有连接阀(41),所述第一气囊(39)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气囊(40)的内部连接设有第一稳压阀(42),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气囊(40)的内部之间相互连接设有第二稳压阀(43),所述移动板(20)的下侧固定设有弧形框(23),所述弧形框(23)的内部弧形滑动设有弧形支撑板(24),所述弧形支撑板(24)的一端与所述翻身板(21)的下侧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支撑板(24)的外侧间隔设有若干卡槽(26),所述弧形框(23)上滑动设有推杆(25),所述推杆(25)的一端固定设有卡块(27),所述卡块(27)在对应所述卡槽(26)内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用智能型辅助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27)与所述卡槽(26)的内部一侧接触面为平面,所述卡块(27)与所述卡槽(26)的内部另一侧接触面为斜面,所述推杆(25)的一端下侧固定设有滑块(28),所述滑块(28)在所述弧形框(23)的侧壁内水平滑动,所述滑块(28)与所述弧形框(23)的侧壁内连接设有弹簧(2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用智能型辅助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39)充气后呈一侧低一侧高的扇形结构,每个所述第二气囊(40)充气后呈一侧低一侧高的扇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用智能型辅助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39)与若干所述第二气囊(40)较低的一侧位于所述翻身板(21)与所述移动板(20)转动处的下方,所述第一气囊(39)与若干所述第二气囊(40)较高的一侧位于所述翻身板(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刘坚,曹春水,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