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地生态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0823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湿地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湿地生态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所述包括:浮床,浮床的表面开设有通孔;翻转板,翻转板的表面设置有摆动杆,重力杆的端部设置有组合板,组合板的底部设置有底板,组合板的表面设置有延伸块,延伸块中插接有承托板,承托板的端部设置有磁铁;及第一升降杆,设于浮床的表面。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专利技术当第一升降杆上升后,带动连接板和顶持板上升,顶持板不再顶持在翻转板的表面,第一升降杆带动第二升降杆上升,第二升降杆通过顶持杆带动竖杆上升,竖杆不再顶持在受力板的表面,在弹簧的拉动下使得承托板在底板的底部移动,底板的底部没有了承托,使得底板掉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湿地生态修复,具体为一种湿地生态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发展,水环境质量问题、水生态问题、环境隐患问题不断突出,严重影响和损害人类生活和生命健康。河道或湖泊因污染物的排入,自我修复和自净能力被不断削弱;

2、现有技术中,生态修复装置为多种,可以是以人工岛,也可以是浮床的方式实现,还可以是修复船的方式,其中,人工岛和浮床的方式主要通过种植植物来进行生态修复,同时,也会在人工岛和浮床上增加用于生态修复的设备或材料来提高生态修复效果;

3、但是,当浮床表面的植物生长后,由于植物扩展开来,导致浮床难以从植物的表面取下,需要将浮床进行拆除,导致浮床不能够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地生态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湿地生态修复装置,包括:

3、浮床,浮床的表面开设有通孔;

4、翻转板,翻转板的表面设置有摆动杆,重力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地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地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杆(7)插接在浮床(1)的内部,第一升降杆(7)能够在浮床(1)的内部升降,第一升降杆(7)的表面设置有限位环,限位环位于浮床(1)的内部,限位环能够在浮床(1)的内部升降,第一升降杆(7)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升降杆(25),第二升降杆(25)随着第一升降杆(7)进行升降,第二升降杆(25)的底部固定有顶持杆(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湿地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持杆(23)的端部固定有竖杆(24),浮床(1)的表面插接有重力杆(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地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地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杆(7)插接在浮床(1)的内部,第一升降杆(7)能够在浮床(1)的内部升降,第一升降杆(7)的表面设置有限位环,限位环位于浮床(1)的内部,限位环能够在浮床(1)的内部升降,第一升降杆(7)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升降杆(25),第二升降杆(25)随着第一升降杆(7)进行升降,第二升降杆(25)的底部固定有顶持杆(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湿地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持杆(23)的端部固定有竖杆(24),浮床(1)的表面插接有重力杆(3),重力杆(3)能够在浮床(1)的表面升降,浮床(1)的表面开设有弧形槽(4),弧形槽(4)中设置有连接杆(5),连接杆(5)能够在弧形槽(4)中升降,连接杆(5)的端部连接着重力杆(3)的表面,连接杆(5)的另一端连接着第一升降杆(7)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湿地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杆(7)的表面固定有第二u型杆(9),第二u型杆(9)的端部连接着连接板(10),第二u型杆(9)随着第一升降杆(7)进行升降,连接板(10)随着第二u型杆(9)进行升降,连接板(10)的表面固定有第一u型杆(6),第一u型杆(6)随着连接板(10)进行升降,第一u型杆(6)的另一端插接在浮床(1)的表面,且第一u型杆(6)能够在浮床(1)的内部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湿地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芳黄海彬许刘兵吴海国蔡淞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园科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