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轴稀油自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06350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2 14:4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轴稀油自润滑装置,涉及润滑装置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轴体、油泵、冷却组件、储油组件、过滤组件和排油组件;轴体的外部安装有轴承,油泵的输入端与轴承之间连通有下油管;冷却组件包括安装架,安装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冷却管,多个冷却管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油管和出油管,安装架外部固定连接有散热扇;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筒,过滤筒内部安装有过滤罩,过滤罩内部安装有滤芯,过滤筒顶部安装有顶盖,出油管与顶盖之间安装有过滤注油管。本技术通过散热扇对多个冷却管内的稀油进行降温,可以避免稀油过热,保证了稀油的性能,通过滤芯对稀油进行过滤,可以对杂质进行截留,从而避免影响轴承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自润滑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轴稀油自润滑装置


技术介绍

1、通轴稀油自润滑装置是一种用于机械传动系统中的润滑设备,它通过将润滑油以稀油的形式输送到需要润滑的部位,实现自动润滑的功能,其主要作用是减少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机械传动效率,同时减少维护成本和停机时间。

2、在通轴转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会使得稀油温度升高,然而,温度过高的稀油会降低润滑效果,加速油品老化并产生有害沉积物,损害设备密封材料,影响设备整体性能和精度,同时增加能耗和运行成本。

3、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通轴稀油自润滑装置,用以解决上述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轴稀油自润滑装置,通过动散热扇对多个冷却管内的稀油进行降温,解决了现有的润滑装置内的稀油容易过热,影响稀油润滑性能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技术为一种通轴稀油自润滑装置,包括轴体、油泵、冷却组件、储油组件、过滤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轴稀油自润滑装置,包括轴体(1)、油泵(3)、冷却组件(4)、储油组件(5)、过滤组件(6)和排油组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1)的外部安装有轴承(2),所述油泵(3)的输入端与轴承(2)之间连通有下油管(8),所述排油组件(7)设置于油泵(3)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轴稀油自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组件(7)包括三通管(701),所述三通管(701)安装于油泵(3)的输出端,所述三通管(701)其中一个接口与进油管(403)之间连通有连接管(407),所述三通管(701)剩余接口安装有排油管(702),所述连接管(407)的内部安装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轴稀油自润滑装置,包括轴体(1)、油泵(3)、冷却组件(4)、储油组件(5)、过滤组件(6)和排油组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1)的外部安装有轴承(2),所述油泵(3)的输入端与轴承(2)之间连通有下油管(8),所述排油组件(7)设置于油泵(3)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轴稀油自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组件(7)包括三通管(701),所述三通管(701)安装于油泵(3)的输出端,所述三通管(701)其中一个接口与进油管(403)之间连通有连接管(407),所述三通管(701)剩余接口安装有排油管(702),所述连接管(407)的内部安装有循环阀(704),所述排油管(702)的内部安装有排油阀(7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轴稀油自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组件(5)包括储油桶(501),所述储油桶(501)与过滤筒(601)之间连通有回油管(503),所述储油桶(501)与轴承(2)之间连通有上油管(5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党领杜学森张慧停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鸿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