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容器,特别是一种可自适应负载变化的配电房电容器补偿装置。
技术介绍
1、配电房电容器补偿装置是一种用于改善低功率因数的设备,通常安装在配电房中,用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提高电压稳定性和减少谐波等问题。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并联连接电容器来补偿电网的电感负载,从而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配电房电容器补偿装置一般由电容器组、接触器、控制单元、保护装置和监测仪表等组成。其中,电容器组是补偿装置的核心部件,通常由多个电容器单元并联组成,以满足不同功率等级和电压等级的需求。接触器用于控制电容器的投切,控制单元用于监测和控制补偿装置的运行状态,保护装置用于保护电容器组免受过流、过压等异常情况的影响,监测仪表用于实时监测电网的功率因数、电压、电流等参数,而目前市面上的补偿装置通常具有自适应负载变化的功能。
2、目前的电容器补偿装置通常具有自适应负载变化的功能,该功能使得补偿装置能够根据电力系统的负载变化自动调整电容器的投入或退出,以保持良好的功率因数补偿效果,但是在目前电容器补偿装置通常多个安装在一起,但是由于目前配电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适应负载变化的配电房电容器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适应负载变化的配电房电容器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散热组件(102)包括固定壳(102a)、风扇(102b)、进风孔(102c)和排风管(102d),两个所述固定壳(102a)相对的一侧均与所述补偿装置本体(101)固定连接,所述风扇(102b)安装于所述固定壳(102a)的内腔,所述进风孔(102c)开设于所述固定壳(102a)的一侧,所述排风管(102d)安装于所述固定壳(102a)的前后两侧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适应负载变化的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适应负载变化的配电房电容器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适应负载变化的配电房电容器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散热组件(102)包括固定壳(102a)、风扇(102b)、进风孔(102c)和排风管(102d),两个所述固定壳(102a)相对的一侧均与所述补偿装置本体(101)固定连接,所述风扇(102b)安装于所述固定壳(102a)的内腔,所述进风孔(102c)开设于所述固定壳(102a)的一侧,所述排风管(102d)安装于所述固定壳(102a)的前后两侧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适应负载变化的配电房电容器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散热组件(102)还包括制冷片(102e),所述制冷片(102e)设置于所述固定壳(102a)的内腔,且位于所述补偿装置本体(101)的一侧与所述补偿装置本体(101)贴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自适应负载变化的配电房电容器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散热组件(102)还包括安装板(102f),所述安装板(102f)固定于所述固定壳(102a)的两侧,且另一侧与所述补偿装置本体(101)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自适应负载变化的配电房电容器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防尘组件(103)包括定位柱(103a)、连接杆(103b)和防尘板(103c),所述定位柱(103a)安装于所述补偿装置本体(101)的端部,所述连接杆(103b)安装于所述定位柱(103a)的内腔,所述防尘板(103c)的底部与所述连接杆(103b)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自适应负载变化的配电房电容器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防尘组件(103)还包括卡槽(103d)和弹性片(103e),所述卡槽(103d)开设于所述定位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承兵,谢钰芹,吴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阿修电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