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汽车热失控灭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05626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2 1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汽车热失控灭火装置,包括盖板、控制器、灭火剂仓结构、纳米氧化铝仓、冷却输送结构和管道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灭火剂仓结构可在产生火源时将内部的灭火材料排出及时将火源浇灭,迅速降低温度;管道结构内部流通的冷却液为氢氧化钠溶液,通过溶液的流动以带走汽车电池的热量,在产生火源时氢氧化钠溶液作为灭火剂,喷射到火源上以快速吸收热量并蒸发成气体,从而降低火灾周围的温度;纳米氧化铝仓内部的纳米氧化铝在汽车电池受到挤压或碰撞时可被挤出,吸收热量并同时生成水蒸气等非燃烧产物;结合了纳米材料和冷却剂喷射,提高热失控的灭火效率和速度,更有效地应对火灾情况,保障车辆和乘客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灭火,具体为一种智能汽车热失控灭火装置


技术介绍

1、近年来,智能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等等)的发展势头迅猛,已经越来越多的走到普通大众的视野中,在智能汽车中通常采用动力电池提供电能。

2、目前,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110619682.4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灭火装置,包括设置在锂电池外侧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上侧设置有水袋,所述支撑机构上位于所述锂电池上方设置有对所述水袋内水液进行淋洒的喷淋机构,所述喷淋机构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端内侧设置有围板,所述围板下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围板上端连接有盖板,所述底板上间隔设置有漏孔。

3、但是,现有技术在智能汽车的动力电池热失控时,通常仅采用一种方式进行灭火处理,在灭火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效果较差,灭火的效率和速度较慢,且在受到外力挤压或碰撞造成电池形变的时,容易影响到灭火装置的通信控制,不便进行灭火处理,从而使应对火灾的效果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b>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汽车热失控灭火装置,包括盖板(1),所述盖板(1)左侧设置有控制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嵌于盖板(1)内侧中部的灭火剂仓结构(3)、紧固于盖板(1)底部左侧的纳米氧化铝仓(4)、紧固于盖板(1)底部右侧的冷却输送结构(5)以及连接于冷却输送结构(5)左侧的管道结构(6),所述管道结构(6)顶侧与盖板(1)相连接,所述纳米氧化铝仓(4)内部填充有纳米氧化铝,所述灭火剂仓结构(3)包括固定于盖板(1)内侧中部的矩形仓(31)、一体成型于矩形仓(31)四侧面的凸条(32)、连接于矩形仓(31)内部中侧的推移组件(33)、分别连接于推移组件(33)左右两侧的第一横架(34)和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汽车热失控灭火装置,包括盖板(1),所述盖板(1)左侧设置有控制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嵌于盖板(1)内侧中部的灭火剂仓结构(3)、紧固于盖板(1)底部左侧的纳米氧化铝仓(4)、紧固于盖板(1)底部右侧的冷却输送结构(5)以及连接于冷却输送结构(5)左侧的管道结构(6),所述管道结构(6)顶侧与盖板(1)相连接,所述纳米氧化铝仓(4)内部填充有纳米氧化铝,所述灭火剂仓结构(3)包括固定于盖板(1)内侧中部的矩形仓(31)、一体成型于矩形仓(31)四侧面的凸条(32)、连接于矩形仓(31)内部中侧的推移组件(33)、分别连接于推移组件(33)左右两侧的第一横架(34)和第二横架(35)、紧固于第一横架(34)底侧的第一密封块(36)、紧固于第二横架(35)底侧的第二密封块(37)以及开设于矩形仓(31)底侧的矩形槽(38),所述推移组件(33)前后两侧分别与矩形仓(31)内部前后两侧相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块(36)和第二密封块(37)分别与矩形仓(31)底部左右两侧的矩形槽(38)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汽车热失控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架(34)和第二横架(35)的结构、大小相同,且位于矩形仓(31)中部呈左右对称设置,并且第一横架(34)左部中侧和第二横架(35)右部中侧均设置有顶块,所述第一横架(34)和第二横架(35)顶侧分别滑动接触于矩形仓(31)内部左右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汽车热失控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架(34)和第二横架(35)底侧分别连接有两个第一密封块(36)和两个第二密封块(37),所述矩形槽(38)设置有四个,且位于矩形仓(31)底部左右两侧均分布为两个,两个第一密封块(36)和两个第二密封块(37)分别与矩形仓(31)底部的四个矩形槽(38)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汽车热失控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移组件(33)包括后侧与矩形仓(31)相紧固的安装罩(331)、紧固于安装罩(331)内部的第一伺服电机(332)、连接于第一伺服电机(332)前侧输出端的轴杆(333)、一体成型于轴杆(333)前侧的第一螺纹杆(334)、固定连接于第一螺纹杆(334)前端部的接杆(335)、固定连接于接杆(335)前端部的第二螺纹杆(336)、固定于第二螺纹杆(336)前端部的支杆(337)、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杆(334)外表面的第一内螺纹套(338)、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杆(336)外表面的第二内螺纹套(339)、转动连接于第一内螺纹套(338)上侧中部的第一v型转杆(3310)以及位于第一内螺纹套(338)上方且与第一v型转杆(3310)同轴设置的第二v型转杆(3311),所述支杆(337)前端部与矩形仓(3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内螺纹套(339)上下两侧中部均与第一v型转杆(3310)和第二v型转杆(3311)相连接,所述第一v型转杆(3310)左侧中部与第一横架(34)相连接,所述第二v型转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君岩肖君翔陈玉珠陈贤升陈添城肖晟瀚严先花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三星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