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室结构换撑,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结构换撑的后浇带梁板联合传力体系。
技术介绍
1、现代建筑为满足停车功能及抗震、抗风、防止倾覆、滑移的建筑物埋深需求,往往会设置地下室,在建筑物、市政道路密集的城市内开挖建筑地下室基坑必须采取支护措施,以防止基坑变形对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设施造成不利影响,常用的支护方式是排桩+内支撑体系,排桩施工完成后,内支撑随土方开挖由上至下分层施工,按先撑后挖顺序,至基底后由下而上施工地下室结构,并以达到强度的主体结构为支点替换最近的支撑,向上逐层拆撑换撑。
2、地下室平面面积通常较大,为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及混凝土收缩影响导致的主体结构开裂,按规范要求应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后浇带;后浇带分为伸缩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伸缩后浇带一般保留45~60d;沉降后浇带需要等到主体结构封顶后方可封闭。
3、地下室主体结构作为拆撑换撑构件的传力路径为:排桩背后土压力及地面活荷载通过排桩与地下室外墙之间设置的传力带传到地下室外墙,外墙传递至楼层结构梁、板,由楼层结构梁、板传向另一侧地下室外墙及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结构换撑的后浇带梁板联合传力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现浇传力板带,该现浇传力板带间隔式设置于楼层后浇带内,与地下室后浇带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结构换撑的后浇带梁板联合传力体系,其特征在于:传力体系分为两个工作阶段,第一工作阶段是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在不断形成强度的过程中,承担混凝土收缩引起的温度应力,拉应力由钢筋与混凝土共同承担,由于后浇带内刚度相对其余完成楼面刚度较差,传力体系可起到短期诱导变形、释放应力的作用,保护其他部位结构混凝土不开裂;第二工作阶段是拆撑换撑完成,由于基坑周围水、土压力及地面活荷载作用,对楼层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结构换撑的后浇带梁板联合传力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现浇传力板带,该现浇传力板带间隔式设置于楼层后浇带内,与地下室后浇带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结构换撑的后浇带梁板联合传力体系,其特征在于:传力体系分为两个工作阶段,第一工作阶段是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在不断形成强度的过程中,承担混凝土收缩引起的温度应力,拉应力由钢筋与混凝土共同承担,由于后浇带内刚度相对其余完成楼面刚度较差,传力体系可起到短期诱导变形、释放应力的作用,保护其他部位结构混凝土不开裂;第二工作阶段是拆撑换撑完成,由于基坑周围水、土压力及地面活荷载作用,对楼层结构产生水平压力,在后浇带断开处由传力体系均匀地将水平压力传至对侧,保证仅楼层结构承担平面内的水平压力,层间墙柱结构不承担平面外水平力,减少水平位移,保证基坑稳定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结构换撑的后浇带梁板联合传力体系,其特征在于:预制传力芯梁底部设计为马牙状,马牙状凹进深度≥50mm,马牙状凹进长度≥200mm,沿长度方向均匀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结构换撑的后浇带梁板联合传力体系,其特征在于:预制传力芯梁顶部预留开口箍插筋a、b外露长度≥100mm,插筋分两种,在马牙状凸出范围内插筋伸至最底部,凹进范围内插筋满足抗剪钢筋要求最小锚固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结构换撑的后浇带梁板联合传力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力芯梁箍筋,且传力芯梁箍筋采用直径不小于8mm的封闭两肢箍,间距与预制传力芯梁预留插筋a、b交错间距模数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结构换撑的后浇带梁板联合传力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力芯梁纵筋,且传力芯梁纵筋配筋大小,根据混凝土水化热收缩及温度作用下产生的应力经计算确定,同时验算地下室楼层结构作为换撑构件所承担的轴向压力所需配筋,两者取大值,但不小于6根直径20的三级钢,传力芯梁纵筋预留甩出长度满足抗震受拉锚固长度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结构换撑的后浇带梁板联合传力体系,其特征在于:现浇传力板带在后浇带范围内设置成板面凹槽,板底下凸,后浇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波,肖鹏,陈晨曦,曹应腾,曾思阳,谭正,胡雁,简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栖澜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