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通滤波器及包括其的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412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2 14:27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通滤波器及包括其的电子设备,带通滤波器包括:第一信号传输端子、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和接地端;M个连接节点,该M个连接节点设置在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之间,其中M为大于2的自然数;K个耦合电容,该K个耦合电容串联设置在M个连接节点之间,其中M=K+1;M条并联谐振支路,M个连接节点中的各连接节点分别与M条并联谐振支路中一条并联谐振支路的第一端相连,M条并联谐振支路中的各条并联谐振支路均包括一谐振单元,以及与谐振单元串联连接的谐振辅助电感;共地电感,共地电感的第一端与M条并联谐振支路中至少两条并联谐振支路的第二端相连,共地电感的第二端与接地端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滤波领域及包含其的电子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带通滤波器及包含其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在现有滤波器设计中,电感和电容串联或并联形成的谐振单元常被用来实现信号的频率选择。这种谐振单元利用电感和电容的特性,在特定的谐振频率上可形成最大的响应。上述现有滤波器设计中,电感和电容构成的谐振单元,在谐振频率附近的信号获得放大,而其他频率的信号被抑制。

2、然而,这种电感和电容构成的谐振单元在某些应用场景下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问题:

3、1.带宽限制:由于电感和电容构成的谐振单元在谐振频率附近的响应较高,其带宽通常较宽。可能导致谐振支路在非目标频率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响应,限制了其在需要更窄带宽的应用中的适用性

4、2.频率选择性不足:传统的电感和电容构成的谐振单元的边缘滚降较差,对于非谐振频率的信号抑制效果可能较弱,这意味着在谐振频率附近的目标信号可能会受到非谐振信号的干扰,影响滤波器的性能。

5、3.难以精细调控:由于电感和电容构成的谐振单元的设计主要依赖于其组件的固有特性,调整带宽和频率选择性可能会受到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条并联谐振支路中的至少两条并联谐振支路为相邻的并联谐振支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条并联谐振支路中的至少两条并联谐振支路之间至少存在一条不相邻的并联谐振支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地电感选自单个电感或并联的多个电感,所述M条并联谐振支路中不与共地电感连接的并联谐振支路的第二端直接连接到接地端。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条并联谐振支路相对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条并联谐振支路中的至少两条并联谐振支路为相邻的并联谐振支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条并联谐振支路中的至少两条并联谐振支路之间至少存在一条不相邻的并联谐振支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地电感选自单个电感或并联的多个电感,所述m条并联谐振支路中不与共地电感连接的并联谐振支路的第二端直接连接到接地端。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条并联谐振支路相对于所述k个耦合电容的中心耦合电容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洵赖志国杨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